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
家譜在族人心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發(fā)布日期:2023-09-19 瀏覽次數(shù):658
從遙遠(yuǎn)的三代到21世紀(jì)的今天,無論是帝王諸侯還是平民百姓,無論是飽讀詩書的文人雅士還是目不識丁的鄉(xiāng)野農(nóng)夫,無論是浪跡天涯的海外游子還是世居鄉(xiāng)間連縣城都未曾履跡的山民,家譜都是他們心中無法釋懷的牽掛。多少次,倉皇辭廟日,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們拋卻了萬貫家財,卻懷揣著家譜不忍舍棄;多少次,肩負(fù)著父祖的鄉(xiāng)愁夙愿,天涯浪子回到故土,尋尋覓覓,訪求自己的根之所載——家譜。
家譜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夠讓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對其視若珍寶? 這是因為,“一個中國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不管他漂泊多遠(yuǎn),編入宗譜,列入門墻,祭先祭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蔭之下,總是他最大的心愿。這種生生不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民族具有強(qiáng)大的凝聚力、同化力以及認(rèn)同感?!?/span>
讓我們看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位居住在東北沈陽的年過花甲的族人孟慶久,逢人便講,早在300多年前,說他的先祖是明末清初從山東乘船遷過來的,定居在遼寧莊河,但究竟是哪一代先祖遷徙的,卻說不清。懷著一種期盼,沈陽孟氏每次召開宗親聯(lián)誼會,他都逢場必到,渴望能夠從宗親聯(lián)誼會活動上,得到希望。正逢2009年初夏,沈陽孟氏宗親會應(yīng)宗親修譜的愿望,決定成立《孟氏家譜》修譜服務(wù)中心。這個消息,使他興奮不已。他即刻找到家譜編寫服務(wù)公司——安徽潤方文化,訴說了自己家族支脈的情況。
潤方文化依據(jù)多年考查資料,確切地告訴他,其始遷祖是孟子六十三代裔孫,以及始遷祖的墳塋埋葬處,這是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最新、最重要的消息。他急切想要知道這些消息的依據(jù),修譜中心拿出了一部家譜打開給他看,那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他支始遷祖的名諱。孟慶久急迫想看到始遷祖的墳塋的心情,修譜中心滿足了他的愿望,擇吉日乘車前往始遷祖墳塋埋葬的地方——遼寧撫順縣驛馬站村的東山坡。
來到了這個山坡下,遠(yuǎn)遠(yuǎn)望去,那片好大的孟氏墳塋,蒼松覆蓋。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300多年遷徙歷史的滄桑。順著小路走上去,墳塋地已經(jīng)蓬棵蔽冢。最終找到了屬于孟慶久支脈的始遷祖。一把年紀(jì)的他站在始遷祖墳前的墓碑旁,好像要說點(diǎn)什么,卻沒有出聲,他臉上那表情、那眼神已經(jīng)什么都告訴了我們。走出墳地好些時候,才發(fā)現(xiàn)手臂上不知何時被灌木亂草劃破的道道鱗傷。他懷著久久不能平靜的心情說道:“不但他本人不知,就連始遷祖之下他的各代先人都不知道這個信息?!?/span>
屈指算來,六十三代始遷祖?zhèn)鞯矫蠎c久這里,相差十代的祖孫今天算是第一次相見。他感謝宗親會,是宗親會為他提供了家譜這一重要依據(jù)。他即刻表示,來年清明時節(jié),必定要帶上家人,來這里祭奠失散了300余年的始遷先祖。
這個故事讓我們了解了家譜的神奇力量,也了解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尋根的意識,以及對家譜的熱衷,甚至崇拜的原因。
- 上一篇: 微信公眾號在修譜過程中的作用
- 下一篇: 譜序應(yīng)該由誰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