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094-山路彎彎
發(fā)布日期:2021-09-17 瀏覽次數(shù):256
作者:安徽桐城·梅先幫(流沙河)
前不久我在看了《特赦1959》電視劇,那是部很感動人的電視劇。我們都看到了在共產(chǎn)黨的好政策感召下,教育下,把許多國民黨高級、罪大惡極的戰(zhàn)犯改造成了對祖國、對人民有用的人!無獨有偶我家也出了個在民國做大官的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他先去了臺灣,后來改革開放,黨的好政策感召了他也回到了大陸,在百度、今日頭條都能搜索到有關(guān)他老人的信息,如下面我寫的有關(guān)我們家修族譜和找族譜故事《山路彎彎》。
“山路總是彎彎的!”記得兒時每逢父親帶我回故鄉(xiāng)時,他總是要這樣對我說。我仔細(xì)地看著故鄉(xiāng)那彎彎的山路和路邊蜿蜒流淌的溪水,幾乎沒有直的。我問父親這是為什么?父親說:“不光繞山的路是彎的,路旁的小溪小河流是彎灣的,天下所有的大江大河都是彎彎的,不可能是筆直的!”他接著還告訴我繞山山路旁的溪水、小河和大江大河走彎路是常態(tài)!反之要是走直路就一種非常態(tài)了!因為它們在繞山的前進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各種各樣的障礙,有些障礙根本沒有辦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選擇走彎路,繞道而行!避開了一道道障礙,最終抵達了遙遠(yuǎn)的大海。哦,原來是這么回事!父親話題一轉(zhuǎn),接著說:“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也是這樣的,當(dāng)你遇到了坎坷、挫折時,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作是一種常態(tài),不要悲觀失望,不要長吁短嘆,不要停滯不前!把人生彎路看作是向前前行的另一種形式,是另一種途徑,這樣你就可以達到你理想的目的地,抵達你心中遙遠(yuǎn)的大海!”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父親的話時??M繞在我的腦海里,年齡愈大,感觸愈深。我由此想到我的家族——樅陽其林陽和下余莊梅家。想到家族的興衰變迭史,可不正向那彎彎山路一般崎嶇蜿蜒,但終歸奔向無限光明的頂峰嗎?
還記得有次同我父親回到故鄉(xiāng)的我二叔家,好幾個老叔伯弟兄們歡聚一堂,追溯往事,他們說起他們的祖父、我曾祖父梅開先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幼時由于大惡霸地主仗勢欺人,想霸占曾祖父家上好的一片水田!就起了歹心,伙同土匪及邪惡的勢力把我們家大人小孩全都?xì)⒐饬耍】蓱z我的曾祖父那時只有九歲!他親眼目睹了惡霸滔天罪行,曾經(jīng)幸福的大家一夜死傷殆盡,唯有他靠著裝死躲過一劫!等到夜深人靜時,他從家里親人們的死人堆里爬出來,逃跑到廬江縣境內(nèi)的堂姐家里!他的堂姐、堂姐夫看到他一家人滿門慘烈,非常同情,好心收留了他。他跟在堂姐夫后面學(xué)了手藝,長大后,帶著振興家族的想法,帶著對堂姐一家的感恩之情,他憑借手藝奮發(fā)圖強,自立謀生,成家立業(yè),生兒育女。一生養(yǎng)育了九個兒子、一個女兒。在子女管教上他非常嚴(yán)格,他要兒子們讀書的讀書、耕田的耕田。在家族發(fā)展上,他嚴(yán)謹(jǐn)慎持家業(yè),教育兒女振興門楣,不許分家。直到一九四七年下半年了,我曾祖父、曾祖母仙逝三年多后,我祖父輩們弟兄九人才含著眼淚、依依不舍地分了家!
曾祖父在家道變遷后憑著一己之力,硬是把荒蕪的家族基業(yè)重新振興,于坎坷彎曲中走出一條向上攀登的小路。在他和曾祖母的教育下,他們的子女不忘父母教誨,在那個年代憑借自身努力不斷地拓寬人生之路、家族之路。
聽我父親和我眾多的叔伯們說:我們桐城的六修《桐城梅氏族譜》就是我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三伯祖父梅南枝主持修的!我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還親筆為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譜》作了序文!還有許多民國中央政府的軍政要員、名人為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譜》親筆題字呢!我當(dāng)時聽了還多次同他們爭辯說:“這是不可能的事!”直到多年以后,親手翻閱族譜才知道族人所說不假。
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的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作為曾祖父的幼子,他自幼讀書聰明過人,雖然家境貧寒,但仍立志學(xué)習(xí),14歲時徒步到了安慶,考取了當(dāng)時的安徽省立中學(xué)(今安慶一中),后來念完了中學(xué),又考取了南京國立中央大學(xué),在親友的贊助下,他如愿從國立南京中央大學(xué)畢業(yè),入仕從政,成為當(dāng)時赫赫有名的民國要人。身居高位的他,不忘親友故恩,對渴望讀書但家境貧寒的梅家子侄,他慷慨解囊,資助他們讀書出人頭地,光耀門楣。更出錢編修了六修《桐城梅氏族譜》。我的叔伯們告訴我,桐城的六修《桐城梅氏族譜》就在我們的故鄉(xiāng)——那個偏僻的小村莊,由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三伯祖父梅南枝出資出力組織人編修的!沒有要桐城梅氏宗族宗親里任何人出一分錢!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打開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譜》卷一,首先就能看到蔣介石(中正)的親筆題字“親親逮群”,林森和李宋仁的親筆題字都是“敬宗睦族”,偉大的孫中山先生的兒子孫科的親筆題字是“本固枝榮”。蔣介石、陳果夫、丁惟汾、代傳賢還特地為我的曾祖母梅嶙高先生同我祖父梅嶙枝的母親梅母湯太夫人仙逝,送了挽聯(lián)親筆題了字。蔣介石的親筆題字是“載穆令聞”。陳果夫的親筆題字是“明德孔馨”。并且稱為侄陳果夫敬題。從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譜》卷一上可以看到,當(dāng)時的民國中央政府軍政要員和名人親筆題字的有:蔣中正、林森、吳敬恒、居正、于右任、張繼、伯文蔚、李烈鈞、代傳賢、孔祥熙、孫科、王寵惠、吳忠信、許世英、吳鐵城、陳布雷、陳立夫、李宗仁、白崇禧、陳誠、翁文灝、柳怡徵、陳儀、李宗黃、周鐘岳、朱家驊、馮友蘭、王星拱、陳其美、程天放、潘公展、吳思豫、張之江、徐堪、楊杰、李文范、蔣夢麟、陳果夫等一大批當(dāng)時的民國中央政府軍政要員名人,為這套《桐城梅氏族譜》親筆題詞而彰顯桐城梅氏的。
可以說,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譜》見證了家族的榮光。然而隨著歷史動蕩,國共戰(zhàn)爭爆發(fā),九叔祖父尾隨蔣介石去了臺灣,這套族譜也輾轉(zhuǎn)漂泊,不知流落何處。
改革開放后,我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在我和眾多親人給他的來信中知道了共產(chǎn)黨的政策暖人心!共產(chǎn)黨讓窮苦的人民翻身當(dāng)家做主人了!知道了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新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中國人民的安定祥和,知道了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新中國前進的方向!是梅家許多親人的這些來信,喚起了他老人“樹高萬丈、落葉歸根”的情思!他老人回歸祖國大陸了!回到生他養(yǎng)他的故鄉(xiāng)先探親后定居了!他詢問的第一件事就是那六修《桐城梅氏族譜》在歷經(jīng)多年后的今天,是否還有人保留存有的下落!要家里人們都想想辦法尋找!我故鄉(xiāng)的叔伯們和年長的堂哥們,包括我同我的兩個哥哥都非常難受的告訴他老人,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譜》是不可能存在的了!有些事情過去就讓它過去吧!但他老人家仍然堅持著不死心!一定要我們想辦法尋找!他說偌大的桐城境內(nèi),有幾千人梅姓氏族宗親,一定會有人保護這六修《桐城梅氏族譜》的,只要我們用心盡力尋找!一定會找到的!
那是一天的傍晚,我閑著無事到我梅氏一宗親家里閑聊中,同樣的話題引起了我們有小小的爭論,我說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譜》肯定滅絕了!不可能能找到了!他則用我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的話一樣對我說:“只要用心盡力的尋找,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譜》肯定會找到的!偌大的桐城境內(nèi),有眾多梅氏宗親肯定會有人保存下來的。”我們爭論不休,結(jié)果他也沒有辦法說服我!只好拿出了他向別人借的一本六修《桐城梅氏族譜》卷一!讓我好好的仔細(xì)的看看!我看了一愣!眼睛突然一亮!果然是我兒時就聽說過的六修《桐城梅氏族譜》卷一!我堅持要借著帶走將此六修《桐城梅氏族譜》卷一復(fù)印下來!他如實的告訴我,可以在他家看看!抄寫下來都行!但就是絕不能借出他家這個大門的!因為他也是向別人家借閱的!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譜》的保管人的祖母在那非常的年代冒著九死一生的生命危險才保護下來的!可以肯定這一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譜》很可能是唯一的孤本了!要是不小心搞丟了,他沒有辦法向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譜》保管人交待呀!沒有辦法,我把六修《桐城梅氏族譜》卷一看了又看!翻了又翻!最終還是放下了!
回想起九叔祖父年邁之際,仍不忘時時告誡我們一定要盡心盡力地尋找六修《桐城梅氏族譜》的話語,我下了決心,一定要盡力盡心把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譜》找到。為了尋找這套族譜,我爬山涉水,幾乎跑遍了整個桐城(含廬江、舒城)所有我知道的有姓梅氏宗親居住的地方?!吧街厮畯?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終于,我在唐灣鎮(zhèn)朱灣村偏僻的老山溝里的一戶梅氏宗親家里,找到了保存完好的六修《桐城梅氏族譜》。找到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譜》后,我同這位宗親左說右說,想借著帶出山里回桐城復(fù)印下來!他說他是冒著九死一生的生命危險才搶救、保護下來的!同樣也是根本不讓帶出他家的大門。還是在陪我一道去的朋友左勸右勸才勉強同意了我?guī)С錾皆谕┏菑?fù)印,但他必須同時同族譜一道進城!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回想尋找這六修《桐城梅氏族譜》所發(fā)生的這么多的故事和經(jīng)歷,又再一次證明了我那老父親所說的話,山路總是彎彎的,人生的歷程同樣總也是彎彎的!只是人生生活的每一回波折里,都是繞過一彎又一彎!
翻閱族譜,仔細(xì)看著上面的文字,家族往事如塵封歲月,拂去塵埃方窺見人世起伏。細(xì)觀世事,不由感嘆往事如煙,歲月如海,生命如云。滄海桑田,人生一世的成功與失敗,歡樂與痛苦、盛衰與榮辱都是過眼煙云,自然流水,從哪里來還到哪里去。
六修《桐城梅氏族譜》卷一上,還有兩篇不可多得的文章吸引了我,一篇是歌頌此六修《桐城梅氏族譜》主修人之一梅南枝的文章,是舊桐中國文教師吳逸生先生(吳逸生先生解放初做過民主選的桐城縣民主縣長)寫的《贈梅君南枝序》。而另一篇則是徐子勛先生(鄉(xiāng)村小學(xué)教師)寫的歌頌我祖父的文章《林枝先生序》!我的祖父梅林枝,一個體弱多病矮小的人,一個一生沒有上學(xué)讀過書,一字不識的人,一生別無所求,拼命發(fā)奮勤勞,妄圖讓家里子女過上好日子,可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豈是靠著個人的努力就能改寫命運的啊!難怪他的大兒子梅國干(參加革命后改名梅魁)最終冒著九死一生的生命危險投奔了共產(chǎn)黨,走上了跟著共產(chǎn)黨、毛主席,為著人民翻身求解放謀幸福,出生入死鬧革命的道路!事實上梅魁同志在桐中讀書時,就有意靠近他的同窗好友,當(dāng)時已經(jīng)是地下共產(chǎn)黨人的同學(xué)錢千同志,積極參加“抗日救亡”學(xué)生運動。后來錢千同志由于地下共產(chǎn)黨人身份暴露而撤退到無為去了,而他留下的紅色進步書刊則在梅魁(國干)同志的床鋪下搜出。梅魁(國干)因此被捕入獄,要不是他的三伯父梅南枝出面保釋,說出他是當(dāng)時民國中央要人梅嶙高先生的嫡親胞侄,當(dāng)時就有被槍殺的可能,但最后還是被開除桐中學(xué)籍了。由梅南枝的大兒子、堂兄梅光潛出面,轉(zhuǎn)學(xué)轉(zhuǎn)到了當(dāng)時的立煌中學(xué)。雖然經(jīng)過這樣的波折,但反而堅定了梅魁立志跟著共產(chǎn)黨鬧革命的決心。后來,在偉大的中國革命的緊要關(guān)頭,冒著全家人都會有被殺頭槍斃的危險,他拿著梅嶙高先生的名片冒死將錢千同志護送出當(dāng)時有國民黨重兵把守的桐城小關(guān)口,最終在錢千同志引路下參加了革命。錢千,當(dāng)時是共產(chǎn)黨地方組織的重量級領(lǐng)導(dǎo)人 ,如果不是梅魁(國干)同志的幫助,錢千同志一旦被捕,那時對當(dāng)時的中國革命的損失是非常重大的。(注:錢千同志解放初就是省公安廳副廳長,偵察處處長!原安慶市公安局局長許健同志是他老人的通訊員!)
梅魁同志(國干)在世時談到新中國,談到解放,常說:“我高興看到同我父親一樣受欺壓剝削的勞苦大眾得到了翻身解放,當(dāng)家做主人,我高興看到人民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了!”為此,他經(jīng)常勉勵后人不忘初心,吃水不忘挖井人。什么叫不忘初心?什么叫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永遠(yuǎn)不能忘記老革命前輩和先烈的拋頭顱灑熱血的流血犧牲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他的教育熏陶下,他的大兒子梅來駒從小就樹立了遠(yuǎn)大理想。還在小學(xué)時,他寫的優(yōu)秀作文《立志做一個新時代有文化的農(nóng)民》被學(xué)校老師選送刊登在當(dāng)時的《安慶日報》上!他優(yōu)秀的文筆,高尚遠(yuǎn)大的理想志向感動了當(dāng)時的縣委書記張安國書記,受到了張書記親切的接見、鼓勵和贊揚。不滿十六歲就被他父親積極響應(yīng)當(dāng)時黨和國家“支援邊疆”的號召到新疆支邊,后來從新疆回來又下鄉(xiāng),在農(nóng)村的廣闊天地,他上山炸過石頭,修過橋梁馬路,拉過板車……在艱辛的生活里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堅定的信念,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他同他的祖父梅嶙枝、父親梅魁(國干)同志一樣,無論是在基層還是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為了大家的利益,他吃苦耐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一個光榮的優(yōu)秀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2001年,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在過完百歲生日后,長眠于生他養(yǎng)他的故鄉(xiāng)。為此,梅來駒還特地寫了篇文章《我的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登上了全球世界性的“中華梅氏網(wǎng)”。為此事,我去了宣城特地詢問了在此部門有舉足輕重的領(lǐng)導(dǎo)和角色的梅鐵山老師,他高興的笑著回答我說主要的原因是:一當(dāng)然是梅嶙高先生的名氣、作用及影響!在你們桐城整個梅家難找第二個!二是梅魁、梅來駒父子無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在國家發(fā)展建設(shè)中,明大理,重大義,無愧于一個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稱號和老革命戰(zhàn)士、干部。三則是作者梅來駒的三弟梅先幫。在所有梅氏親族親人中敢為人先,第一個站出來敢同梅嶙高先生通了書信并建立了長時期通信關(guān)系!梅嶙高先生收到梅先幫的來信后高興的寫信告訴他的夫人陶春暉女士說:“先幫侄孫來信已收到!此信文字想系長于宣傳者之手筆!似非先幫學(xué)歷之所能及!字體相當(dāng)工整大方!如出其親筆!殊屬難得!望多加鼓勵!俾期精進!“由此可見,是梅先幫特殊時期敢為人先同梅嶙高先生接上了通信關(guān)系,喚起了他老人”樹高萬丈,落葉歸根”的情思,使梅嶙高先生在來信里看到了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人民幸福生活鐵的事實,看到了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祥和,看到了新中國前進的方向!是作者梅來駒的三弟梅先幫使梅嶙高老人想到回大陸定住取了一定的正能量宣傳的作用!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近好幾年來,桐城卷起了一股股續(xù)修家譜和建造家祠的旋風(fēng)。說起來我們桐城梅氏家人當(dāng)年在桐城也算是名門望族??!自然不甘落后!一定要繼六修《桐城梅氏族譜》之后要續(xù)修七修《桐城梅氏族譜》。
回頭再看這六修《桐城梅氏族譜》,再遙想父親當(dāng)年的話,是的,山路彎彎,所有靠山路彎彎邊的小溪、小河、大江大河都是彎彎的!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歷程同樣也都總是彎彎的,但無論怎樣的彎曲坎坷,都不妨礙攀山人的腳步,也止不住溪水奔流向海的決心。
2021年5月20日于安慶
【作者簡介】流沙河(真名:梅先幫)(桐城人,童年在大沙河邊上的青草鎮(zhèn)度過。個性:記恩、感恩、能吃苦耐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