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146-我家的鍋灶變奏曲
發(fā)布日期:2021-09-20 瀏覽次數(shù):263
作者:安徽黃山·汪蘋
要說起我家的故事啊,最值得一說的,恐怕就是這“我家的鍋灶變奏曲”了。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日三餐,離不開鍋碗盆瓢,此時此刻,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們普通百姓的生活變化,腦海里奏響了一曲我家的鍋灶變奏曲。
上個世紀(jì)50年代初,那時候我年紀(jì)還小,住在外婆家,燒飯用的是江南農(nóng)村里常用的大柴灶,用磚砌成的大灶占了好大一塊地方,兩口大鍋放在灶面上,木頭鍋蓋,又大又笨重。日久天長,煙熏火燎,灶臺上用抹布抹得油光光的,早就失去了它原來的面貌。燒火用的是稻草、豆秸等。冬天常常有貓偎在灶旁取暖。用大鐵鍋燒飯,鍋上放一個蒸籠,蒸一些山芋、南瓜、團(tuán)子等食物。一家人常常是南瓜、山芋和米飯各一半,因?yàn)槟菚r糧食很緊張。我們小孩子常常是還未等開飯時間到就嚷著要先吃塊山芋或者南瓜。還殘留著些許米飯碎粒的涮洗鍋的水大人們就用來拌糠喂豬、喂羊、喂雞等。
點(diǎn)擊進(jìn)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1956年到1970年,我跟著父母親在太原生活,那時母親在一所小學(xué)當(dāng)教師,一間房,家里用的是小鍋小灶,小小的鋼精鍋和一只燒煤餅的小鐵爐,小鐵爐用來燒飯取暖,需要的開水就用鋼精鍋來燒,水開后沖入熱水瓶中。有時就用大茶缸燒一杯水,生活用品是很少的。每逢暑假,我和母親便要乘著天晴用鐵模子打許多煤餅,等到冬天的時候用來敲碎成小塊燒爐子。而在太原生活的好長一段時候,往往是用磚砌的爐子燒飯,而且大多燒的是濕煤(用黃泥拌煤粉和水拌勻了加在爐中),剛添加濕煤時,煤氣沖得人直咳嗽。生活困難的人家,大多要小孩子去撿煤核后來,我插隊回到皖南。老祖母燒飯用的仍然是柴灶,只不過比五十年代的要小許多,改為燒一尺來長的木柴了。圓肚子的柴灶下面塞幾根木柴,生火時要用一些茅草引火,剛開始我不太會用,往往是茅草燒完了,木柴還沒燃著,有時火滅了,熏得直流眼淚??拷羁诘牡胤搅粲幸稽c(diǎn)缺口 ,放一把略微彎曲的鐵皮水壺用來燒開水。燒飯的鍋也有一個圓圓的肚子,那時皖南黟縣大多人家每天要吃兩頓稀飯。前兩年我回去掃墓時發(fā)現(xiàn),村里的人家大多用上了沼氣,廚房里的設(shè)施一點(diǎn)也不比城里的差。
七八十年代,我自己有了小家庭,那是我插隊、上學(xué)后走上了中學(xué)教師的工作崗位,家里用的是燒煤球的小風(fēng)爐,后來變成了使用蜂窩煤,省去了和泥做煤球的勞累。90年代,在大家都使用上了罐裝煤氣的時代,我家也買了煤氣灶,用上了燃?xì)鉄崴鳌_@時候,還是煤氣灶和煤餅爐混用的時期,有時因?yàn)橼s著上班而等不及煤爐的火著上來就只好把爐子封住。炒菜用的鐵鍋也往往因?yàn)槊簹獾母g而用不了多久就得買新鍋。后來熱得快、電水杯等燒開水的用品應(yīng)運(yùn)而生,我家里燒飯開始用上了電飯鍋,后來又用上了高壓鍋,燒飯、煮湯都相宜。
新世紀(jì)到來后,我搬了新家,告別了只能容一個人忙碌的小廚房。新家的廚房有十幾平米,于是,我家又添置了微波爐。微波爐的使用解決了我們上班族回家匆忙燒菜的問題,尤其是冬天,冷飯剩菜放在微波爐中轉(zhuǎn)一轉(zhuǎn),幾分鐘就熱了。90年代末,在一次國防歌曲大賽中我先生得到一臺電磁爐,這在當(dāng)時還是稀罕的時尚用品,我們發(fā)現(xiàn)用它燒開水真是又快又衛(wèi)生。誰知不出幾年,到了2005年以后,我們這座小城市幾乎家家都用上了價廉物美的電磁爐?,F(xiàn)在,我家的廚房里,熱水器流出的熱水供全家人一年四季都能洗上熱水澡;告別了小煤爐,使用了燃?xì)庠?,方便快捷,旋鈕一轉(zhuǎn)就可以燒飯炒菜;電磁爐燒開水,隨時可燒隨時有;微波爐熱飯熱菜,有時還可以燒烤個什么,真是心想事成。
點(diǎn)擊進(jìn)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想起上個世紀(jì)五六十年代流行的順口溜:“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耕地不用牛,點(diǎn)燈不用油”,……看著眼前的這一切變化,大有“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的感覺。滄桑巨變,翻天覆地,我家的鍋灶變奏曲,和著全國13億人民的生活變奏曲一起共鳴,讓我們共同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奏響繼續(xù)奮進(jìn)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