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188-同一道菜,前后“味”不同
發(fā)布日期:2021-09-24 瀏覽次數(shù):274
這道菜,餐館酒樓的菜譜里找不到,就是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上也早已銷聲匿跡了,這只是我記憶中的一道菜,但它歷經(jīng)30多年,依然“好吃的不得了”。
那是80年代初。青黃不接春三月,冬天腌制的醬白菜、酸豇豆、咸蘿卜之類的壇子見底了,樹上的槐花結(jié)子兒了,田野里的名種野菜抽穗了,菜園里也沒有了一棵青苗。人們的餐桌上便沒有了可咽的菜。這時候,炒面菜開始盛行,那年月那季節(jié),莊上家家戶戶的飯桌上幾乎清一色的炒面菜。為此,莊上的許多婆姨姑娘們練成了炒菜的好手,我母親是其中最優(yōu)秀的,因此,常常有別人家端著一瓢面或半瓷盆面來請母親炒,我們兄妹幾個也能常常吃到她們帶來的幾顆花生米或是幾粒黃豆,如果偶爾能吃上一粒糖塊,那天真比過年還高興。
點(diǎn)擊進(jìn)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我曾多次觀看過母親炒面的過程。
炒面關(guān)鍵在火候。炒之前,先刷凈鍋,大火燒,待至鍋內(nèi)的水汔燒干,母親用那寬大的手貼在鍋面上,感到有些燙手了,便把火壓小,把面薄薄地?cái)傞_在鍋里,火燒均勻,文火慢炒。在母親輕輕翻炒下,面由雪白變成灰白,然后是微黃,橙黃,最后成了焦黃,香味也隨著顏色的變化而越來越濃,到了最后,滿院都飄溢著香 味。
這個時候,我也開始使勁咽著唾沫,盯著鍋里黃燦燦的炒面,看母親把柴火退出,用水澆滅,把炒面鏟出,放在瓷盆里,稍涼點(diǎn)后,便拿來早已準(zhǔn)備好的塑料袋,把炒面裝進(jìn)去,扎緊口,防止漏氣,以保持炒面的新鮮、不受潮。這樣炒一次,就能吃上好幾天。
如果哪次炒得多,塑料袋裝不下,母親就會把我們兄妹幾個叫過來,把余下的炒面平均分開,倒在我們各個人的手掌心里,我們各自捧著自己的炒面,先用鼻子湊近聞聞香氣,然后閉上眼睛,伸出舌尖,輕輕地舔一點(diǎn)炒面,放在嘴里咂摸著,相互擠弄著眼睛。我感覺,不亞于現(xiàn)在品名茶、嘗好酒。
面炒好,菜就好制作了。每次開飯前,舀來稀飯或米湯,放上炒面,撒上鹽,再加點(diǎn)油,攪拌均勻,就成了炒面菜,如果家里有芝麻油,滴上兩滴,那真是香氣撲鼻、美味佳肴了。每次吃飯,常常是飯沒吃幾口,炒面菜就吃個精光,雖然母親不斷地提醒我們要多吃飯,少吃菜,但對嘴饞的我們絲毫不起作用,沒辦法,母親只好一次次加重鹽的分量。
點(diǎn)擊進(jìn)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如今,30多年過去了,吃膩了山珍海味的人們,開始“返璞歸真”,以吃野菜為時尚,而我從母親那“偷學(xué)來”的炒面菜也成了我的朋友們嘴里的“美味佳肴”,“好吃的不得了!”
真是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炒面菜成了朋友聚會的“搶手菜”,只是,30多年前,它是為填飽肚子而被搶,30多年后,它成了美好生活的一劑調(diào)味料。前者,是無奈之中的苦澀,后者是幸福之下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