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525-母親的勤儉與寬容是最好的家風
發(fā)布日期:2021-11-23 瀏覽次數(shù):303
河北大名·張軍超
有些家風,就是言傳身教,就是潛移默化,比如我們家的家風,更多的源自母親的勤儉持家與寬容待人。
其實,家風是一個大問題,也是一個深層次的問題,一個個家庭的家風,組合在一起,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風氣,而我們家的家風,更多的都是在母親的言傳身教與潛移默化中成就的。母親,是個土生土長的鄉(xiāng)下人,她和許許多多的婦女一樣,把自己的一生的時光,都交給了生她養(yǎng)她的這片土地,過過那些忍饑挨餓的歲月,所以,她們這一代人,比我們更加懂得一粒糧食的珍貴,所以,母親的勤儉,是出了名的,在我的記憶中,似乎母親永遠都在勞作,都在忙碌,只要是一睜眼,似乎她就有著干不完的活兒,母親常說,多干點活兒吧,忙著點兒好,人是沒有累死的。
除了白天忙著地里的農(nóng)活兒,回到家,還要繼續(xù)忙碌一家人的飯菜,吃完飯后,還要刷鍋洗碗,喂豬喂雞鴨,等到一切都弄完了,依舊是舍不得閑著,我們的兒時,村子里還沒有通電,所以一盞煤油燈下,母親不是在縫縫補補著一家人的衣物,就是在納鞋底,總之,就是有著干不完的活兒。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漸漸地日子好了,母親總該歇歇了吧,但是這件事對于母親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兄妹幾個勸她歇歇,她又會接著說,早已經(jīng)習慣了,不干活兒,就會渾身難受,恐怕這輩子,也停不下來了。
除了勤勞,母親就是節(jié)儉,母親常給我們講,她們小時候,那些經(jīng)常挨餓的事情,她說,吃不飽的滋味兒,是極其難受的,現(xiàn)在我們當然不用想這些事情了,我們家那個八歲的侄子,小小的年紀,就開始減肥了??墒?,那時不行,一個靠天吃飯的歲月,旱了澇了,都會嚴重地影響著收成,沒有了收成的農(nóng)戶人家,日子的艱難,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生活中母親從不舍得浪費一粒糧食。
我曾經(jīng)清清楚楚地記得,母親第一次打我,就是因為半個窩窩頭,那時的我,也就是五六歲的樣子,家里一日三餐都是吃玉米面的窩窩頭,我嫌難吃,就想著去饅頭房,買上一個饅頭,母親不同意,我一氣之下,就把手中的窩窩頭,給丟在了地上,緊接著母親就是一巴掌,打在我的臉上,火辣辣的疼痛,讓我記憶深刻。那是母親平生第一次打我,母親打完我,緊接著就把我扔在地上的窩窩頭給撿了起來,擦擦上面的灰塵,自己接著吃,嘴里還嘆了一口氣,說,你們這些孩子啊,是沒挨過餓!
就是這一巴掌,讓我記到了今天,當然不是恨母親,試問,有誰又能會真正的恨自己的母親呢?即使她狠狠地打了你……
母親,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好人,對待街坊鄰居,一向都是異常的寬容,她和睦鄰里,大半輩子的時光里,從未和街坊鄰居紅過臉,對待長輩,她永遠都是那樣的有禮貌,不交出叔叔嬸子,絕不開口說話,對于同輩,她也是和睦相處。母親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好的鄰居,在關(guān)鍵的時候,是比住在遠處的親戚還要管用。我曾清楚地記得,一次,不知是誰家的羊群沒看好,跑到了我們家的菜園子里,把我們家的菜園子,糟蹋得不成個樣子,那場景簡直就是慘不忍睹,一般人見了,都會火冒三丈,母親見了,當然是心疼,當然也是難受,可是羊的主人,找到母親時,母親還是笑著說,沒事,羊是畜生,不懂人事,和人也沒啥關(guān)系!羊的主人,還是覺得過意不去,等到自家的蔬菜收獲了以后,他們給我們家送了滿滿的一大車……
母親常說,寬容別人,是消除和他人矛盾的最好法寶。又沒有啥血海深仇,抬抬手,也就過去了。我想,這也許就是所謂的“退一步海闊天空”吧!
這就是我的母親,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年代的原因,母親一生都沒有啥文化,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但就是這樣的一個沒有文化的母親,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榜樣,她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培養(yǎng)著我們良好的勤儉與寬容的品格,這些年來,母親的這些優(yōu)良品質(zhì),一直在我們兄妹身上閃著光……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普通老百姓勤儉了,能把持好自己的這個小家,如果是做官的勤儉了,就能守住自己做人為官的底限,我們的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勤儉了,就能變得越來越好。而寬容則是雙面的,不是嗎?當你寬容別人的錯誤或過失時,其實,也是在寬容著自己,不是嗎?要不然,和他人是斤斤計較,自己不也是跟著一起難受嗎?
就讓這母親的勤儉與寬容,繼續(xù)作為我們家的家風代代傳承吧,讓這樣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一個個的小家庭里發(fā)光發(fā)熱,得到宣傳與發(fā)揚光大,讓這些成為整個社會的良好風氣,讓它們成為我們個人修身養(yǎng)德和人與人相處的最好教材,讓我們的社會和生活,也因它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的美好!
【作者簡介】張軍超,在《星星詩刊》《中國詩人》《奎屯文學》《葡萄園詩刊》《牡丹》《中國魂》《安徽日報》《佛山文藝》《寧夏日報》《湖北日報》《遼沈晚報》等發(fā)表各類作品500余篇,獲全國性征文獎6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