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540-永遠的思念
發(fā)布日期:2021-11-23 瀏覽次數(shù):274
安徽桐城·盛曙明
韶華易逝,歲月如流,轉(zhuǎn)眼間母親離開我們己三年了。在失去母親的日子里,我感到自我心態(tài)與周邊環(huán)境正在悄然地發(fā)生變化。
母親永遠地走了,家中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氛圍變淡了。
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jié)是最開心的時候,尤其是過年(春節(jié))。父親是一個十分傳統(tǒng)的人,每到春節(jié),父親總是親自掌勺做飯,我們兄妹幾個穿新衣、新鞋。年夜飯必須到晚上十二點準時開放,魚肉管夠,有壓歲錢。不準說粗話、臟話。正月十五之前不吃稀飯,甚至連筷子上部都被父親染成紅色。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父親去世后,家道中落,但母親仍繼承父親的傳統(tǒng)。只不過年夜飯?zhí)崆傲?,怕餓著孩子。魚肉變少了,新衣服有時也沒有了,壓歲錢也沒有了。但喜慶的氛圍一點沒變談。可現(xiàn)在,端午、中秋只有自家兩口子面面相覷。只有春節(jié)時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回家,才感到一絲絲傳統(tǒng)節(jié)日氣氛。
母親永遠地走了,我也感到自己變老了。
母親在世時,進出家門都是我背著她上下樓梯。每次把母親背上感。現(xiàn)在,上下樓時總有腿軟、膝蓋疼等或這或那的感覺。是自己真的變老了嗎?仔細一想,不完全是,主要是失去了自我擔當?shù)呢熑胃小?/span>
記得母親生前生病時,請好醫(yī)生,開好藥,打上吊針后,母親就迫不急待催我回學校,理由很簡單:打吊針時間長,她可以自己處理,讓我早點回到工作崗位,不能耽誤工作。后來母親的老年失智癥愈發(fā)嚴重了,不得己將她送進老年公寓,我每周必去一至兩次看望。每次見面是母親最高興的時光,總有著說不完的話。可是只要一提出學校有事,工作忙之類的話,母親馬上下逐客令,理由是:不能誤了孩子們讀書。媽媽,您用最樸實的言行告訴了兒子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人生在世,要有擔當,才能活得明白,活得有意義。
母親永遠地走了,我也變得多愁善感了。
看到人世間甚至是影視上悲歡離合情景,我也會陪上一鞠眼淚;有時,身邊一聲突如其來的、清脆的“媽媽”稚音,讓我霎那間淚流滿面。
一九八九春那場席卷全國、影響深遠的學生運動,當時我正處于大學畢業(yè)時期。作為一名熱血青年,我義無反顧地投入學生運動中。大游行結(jié)束后的那天晚上,我們的系主任來到宿舍談心。老教授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你們是愛國青年,動機是好的。只是學生控制局勢的能力有限……”。老人家的一席話醍醐灌頂,讓我頓生退意。第二天即向班主任告假,獲得空前支持。臨走前,梁老師一再強調(diào):若非國家出臺整頓治理日期,就繼讀呆在家中。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等我趕回家中,才發(fā)現(xiàn)母親因擔擾兒子在學校胡鬧而病到??吹絻鹤悠桨矚w來,母親的病奪跡般地好了,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張羅著給兒子做飯。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我足不出戶,陪著母親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最溫馨的一段美好時光。直至六月二日才趕回母校。
時光如東逝之水,在靜靜流淌,它或許能沖淡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但永遠沖不走心靈深處的美好記憶。翻開世界民族史,沒有哪個民族能象中華民族這樣精心呵護著自己的后代,也沒有哪一個國家如同中國將孝道納入治國理念。
正是一代又一代父母親的無私奉獻與勇敢擔當,才使中華民族擁有強大的凝聚力,能戰(zhàn)勝無數(shù)艱難險阻,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
2021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