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571-宅寒舍靜無聲
發(fā)布日期:2021-12-03 瀏覽次數(shù):298
山西忻州·栗旭晨
每每誦讀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我心中便會涌起無限感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背醵瑫r節(jié),我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佇立在老宅寒舍前,滿目荒涼,破敗不堪,只有老棗樹上幾顆干癟的棗兒隨風起舞,仿佛在說這院曾青春,這房曾年輕。
我之所以對老宅寒舍懷有深深的眷戀,是因為心中有一種對田園生活莫名的向往,對城市生活難言的疲憊。父母去世后,老宅寒舍已無人居住,偌大的院落雜草叢生,落葉遍地,原本古色古香的老屋年久失修,搖搖欲墜。鄰家煙囪里冒著青煙,從我家房頂?shù)耐呃汩g徐徐掠過,帶著一縷縷化不開的纏綿悱惻,往事深陷其中。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我是一個念舊的人,喜歡用榮耀的曾經(jīng)來叩問失落的現(xiàn)在。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1545年夏季的一天,我的始祖栗公仲賢辭別爺娘,風餐露宿,隨著移民潮從大槐樹下遷徙至晉北忻州南高村,在村南擇地而居,蓋起三間土房,白手起家,墾荒種地,娶妻高氏,岀子二人,后英年早逝,安葬于栗家園祖墳。從二世祖栗尚仕起,祖輩們憑著含辛茹苦,自力更生,鞏固祖業(yè),擴大家業(yè),修宅蓋房,添人進丁。到十二世祖我的太爺爺栗貴榮時,已是家產(chǎn)萬貫,為富一方。太爺爺十六歲就踏上了漫漫西口路,跑草地廣種薄收,闖沙漠夜以繼日,白天炒米涼水,夜晚沙場露宿,靠最初的提籃小賣,到入股分紅,再到開店經(jīng)商,童叟無欺,誠信經(jīng)營,賺到了大筆銀錢。照直講,太爺爺所賺的每一個銅板,都浸透著辛苦打拼的心血和汗水。
風華正茂的太爺爺思念家中爹娘心切,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初夏早晨,踏上了衣錦還鄉(xiāng)之路。太爺爺遵從父母安排,娶了兩房妻妾,生養(yǎng)了五女一子。太爺爺瞅準了村南一塊三畝大的地皮,不惜用重金買了下來。他雇請能工巧匠,設計繪圖,買材備料,擇吉日動工興建新宅。蓋因財大氣粗,材質(zhì)上乘,匠心獨運,雕棟畫梁,氣宇不凡,新宅遂成為全村最宏偉最氣派的建筑。誰知好景不長,太爺爺結交了一幫闊少,整天花天酒地,闊綽豪賭,很快身敗名裂,積存的銀兩所剩無幾,最后債臺高筑,不得不將老宅拱手讓人。迫于無奈,太爺爺借錢在村東南又買下一個不大的院子,以安頓全家老小。搬遷那天,太爺爺一步三回首,步步淚水流,眼巴巴地看著豪宅落入他人之手,扼腕長嘆。從此,太爺爺一病不起,撒手人寰。臨終前,太爺爺留下了“創(chuàng)業(yè)恒堅,守成不易”的家訓,請人書之于照壁,以此來警示后輩。
宋代張明中在《賀郭落成新宅》中寫到:守成創(chuàng)業(yè)并二難,況以守成而建長。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想象,太爺爺當年在修建豪宅時是何等的躊躇滿志,后來拿房抵債時又是多么地孤援無助。最令人難忘的是歷史,鮮活地發(fā)生過,最折磨人的也是歷史,傷心地懊悔過,在煙波浩渺中一去不復返了。爺爺秉承家訓,一門心思鉆研學問,教書育人,置宅蓋房,之乎者也,怡然自得。我父親勞作不輟,勤儉持家,靠艱苦創(chuàng)業(yè)建起了一排新瓦房。我們兄弟三人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并舉,不僅在村里有了自己的宅院,還在城里買了樓房。我女兒和五個侄甥在各自的領域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單元樓,實現(xiàn)了自己的安居樂業(yè)夢。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安居,是一個家庭的生存符號,也是一個家族繁衍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老宅寒舍豪華也罷,儉樸也罷,記載了一段家史,彰顯著莊嚴與圣潔。珍愛和保護老宅寒舍,那畢竟是我們的祖輩用血汗建造起來的生活家園和靈魂天堂,蘊含著難以割舍的精神寄托。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滲透著祖輩對生活的熱愛,對這方水土的深情,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和向往。歲月不居,沉默是金。在我心中,老宅寒舍古樸典雅,厚重美麗,就像一個溫馨的港灣,讓游子心有所屬,念有所附,愛有所依。唯愿住宅不老,房舍不寒,記住了它們的模樣,就記住了鄉(xiāng)愁,記住了我們究竟從哪里來,最終要到哪里去。回家吧,就這么簡單。
【作者簡介】栗旭晨,山西省忻府區(qū)人,現(xiàn)任忻州市廣播電視臺專題部主任。被評為山西省第五屆百佳新聞工作者,榮獲全國新聞工作者榮譽證章。發(fā)表文學作品240萬字,有散文集《夢里花落》《夢里花開》行于世。散文《天際飄來一聲"哎“》獲得"蒙東杯“首屆"愛的盛宴”全國征文大賽特等獎。散文《楊胡的葡萄熟了》獲全國第二屆"酈道元杯“文學作品大獎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