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方家譜杯征文】 №:0600-花開又一年
發(fā)布日期:2021-12-04 瀏覽次數(shù):247
安徽蚌埠·孫敏
記憶深處,那年的春節(jié),咱家過得特別熱鬧,也特別溫暖。一大早,父母就催促我們兄妹三人,快穿上新衣服,去爺爺家過年嘍。
我出生在一個大家庭,父親兄弟姊妹有九個,父親是長子,與我的老叔相差25歲,整整多出了一代人。
因照顧幾家路遠的,年夜飯就安排在了中午。
爺爺家的小別院已經站滿了人。二姑端出麻葉子,花生,瓜籽,孩子們開心地一擁而上。老叔踩著板凳貼上了春聯(lián)和福字,過年的味道更濃了。爺爺在堂屋開起了一桌麻將,久違的嬸子姑姑們,嗑瓜子聊天扯著家常。
重頭戲都在廚房,奶奶系著大圍裙,指揮著母親和大姑忙碌著,遞柴火拉風箱,則是我們女孩的事。灶臺上,擺滿了碗碟盤子,聞著魚肉菜肴的香味,肚子早咕咕叫了。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飯前祭祖是少不了的,案桌上擺好干果點心,按輩分長幼,依次敬拜后,爺爺奶奶坐向咯吱作響的藤椅,接受我們晚輩的磕頭。十幾雙小眼睛,賊溜溜地盯著爺爺手上那疊紅包。爺爺不偏不倚,兒子閨女家的孩子都一樣,按年齡一歲一角錢,很公平。那年,我收到了嶄新的七角錢,終于能買糖果啦。
鄰居們興搶大年頭響,就是誰家人到齊了,飯菜也準備齊全嘍,就能點炮開席。咱家是人多力量大,贏來了震耳欲聾的第一響。要開大小三桌才夠,爺爺帶著兒子女婿主桌,嬸子姑姑一桌,孩子們坐不住,端著飯碗到處蹭。
冷盤是爺爺?shù)哪檬植?,咸肉,咸鴨,咸魚,還有各種鹵菜。八大碗,則是奶奶的招牌,紅燒鯉魚,四喜丸子,海帶燒肉,八寶飯……最后,還有滿滿兩大鍋熱湯,一鍋是濃香四溢的三鮮,一鍋是誘人的紅棗酒釀。
酒足飯飽后,大人們繼續(xù)聊天敘舊,孩子們在門口玩耍放鞭炮。此情此景,其樂融融。爺爺開心地說,拍張全家福吧。
好啊!
對面就有家照相館,二叔忙跑去落實。全家人梳洗打扮好,喜氣洋洋地出了門。鄰居們紛紛投來羨慕的眼神。
真要感謝照相館,把一家三十多口人的團聚,定格在1971年的春節(jié)。過去的1970年,也是中國人揚眉吐氣的一年,我國成功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由此開創(chuàng)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爺爺說,這張全家福,也是一個美好的紀念,國事家年都是大喜事。
后來,陸續(xù)又拍了幾張幸福滿滿的全家福。
一張張彌足珍貴的照片,記載著蹉跎歲月前行的年輪,也記載著翻天覆地的生活變化,黑白照片變成了絢麗的彩色,粗布棉衣?lián)Q成了高檔的面料。照片中,每個人的面部表情,越來越精神,也越來越喜悅。唯有感慨唏噓,逝去的幾位至親至愛,未能看到更加繁榮的今天,當年一起玩耍的髫年孩童,都陸續(xù)邁入了花甲之年。
欣慰的是,爺爺奶奶開枝散葉的大家庭,如今已延續(xù)五代近百人,家家和睦相處,恩愛美滿,老有所養(yǎng),少有所為,涉及教育衛(wèi)生企業(yè)機關諸多行業(yè),遍及國內幾大城市、寶島臺灣以及海外。一年一聚的年夜飯,不再是家人唯一的團圓時光,老輩們的手機,玩得比年輕人還溜,打個電話發(fā)個微信,隨便找個理由就能小聚敘舊。二叔成了一名快樂驢友,年過七旬還騎著大馬力摩托車穿山越嶺,探秘沿途的風土人情;剛退休的老叔,開著私家車,啟動了他們夫妻倆自駕游計劃;年近九十高齡的大姑,整天跟著兒女們到處看風景,還圓了坐飛機的夢想;幾位當年的小輩,早已兒孫繞膝……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去年春節(jié),因疫情,在外的家人們,紛紛響應政府原地過年的倡導。親情牽動著家人,年逾古稀的四叔,在家人群里熱心提議,由三姑家表妹擬制一份“家族成員聯(lián)誼名單”,為多地的家人架起一道溝通橋梁。立刻,一張血濃于水的親情網,瞬間溫暖結成。
熟悉的名字,親切的面孔。這里,有安享晚年的耄耋老人,有拼搏敬業(yè)的淡然中年,有風華正茂的青年才俊,更有剛回國準備大展宏圖的精英后生。
奶奶在世時常說,人不親骨親。是啊,濃濃血脈,親情至上,我們就是相親相愛溫馨和睦的一家人。
【作者簡介】孫敏,中共黨員,安徽省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蚌埠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現(xiàn)退休居上海。發(fā)表過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2019和2021年“長三角小戲小品主題征文”,獲入圍獎和創(chuàng)作獎,2020年蚌埠市“決勝小康奮斗有我”主題文學征文獲三等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