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方家譜杯征文】 №:0687-春色關不住,潤物細無聲
發(fā)布日期:2021-12-16 瀏覽次數:277
作者:山東陽谷·辛庚嘉
我所在的是一個小鄉(xiāng)村,人們對于春節(jié)總有無盡的情愫。這是一個寄托夢想,守護希望的節(jié)日,歲月,讓這些樸實漸漸泛起光華。
1.新衣
那是一個只有在春節(jié)才有新衣服穿的時代。父母會在臘月的最后幾個年集上,以獎勵期末考試成績的名義給我買上一身新衣服。當初家境貧困,父母卻總舍不得給自己買,一件像樣的衣服也總是在重要的節(jié)日穿,就這樣,度過了好幾年光景。而后討價還價地再買一件也是好多年不添置。
我記得每年春節(jié)買了新衣服總舍不得直接穿,要等到大年初一去拜年的時候穿上。然后小伙伴們相互炫耀,一個個滿滿的自信和歡快。但對于棉襖,整個小學生涯基本都沒怎么買過。那時母親每年總是熬上幾個晚上,一針一線用當年最好的棉花為我做一件棉服,冰雪寒風,伴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溫暖的除夕。2000年,那時我已上中學,父母為我買了第一件羽絨服,說是羽絨,其實是絲綿和一些打碎的雞毛鴨毛。也許就是從那時起,春節(jié)中的衣服也漸漸有了款式。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2008年,我畢業(yè)后開始了工作,那年春節(jié)我用實習拿到的1000元錢在泉城路為父母分別買了品牌的衣服。那時至今,從無停歇。春節(jié)更加多彩,氛圍也愈加醇厚。
歲月滔滔,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如今,新衣服已不再是春節(jié)的必選項,但每年春節(jié),母親和妻子還是要為我家的小公主增置一件新衣。這種愛,當名曰傳承!
2. 拜年
身在禮儀之邦,如今生活的節(jié)奏疾馳而行,各種禮儀也逐向從簡。記憶里的拜年時從孩童時期便開始了。因為家族里人多,大年初一總是凌晨3、4點鐘就要三五成群、走街串巷的去拜年。去父母和祖父母家都是要端一碗熱騰騰的餃子,然后恭恭敬敬的磕頭,道一聲“過年了,給您磕頭”。
我在讀中學以前,出去拜年都是跟著母親,那時候做的衣兜都很大,用來裝各家給的糖塊和瓜子,每次都是收獲滿滿。讀中學后,開始跟著父親或堂哥到各家拜年,總記得,遇到年長者,先是道一句“今年起得可早”。如今我們的隊伍算是愈發(fā)的壯大了,我的堂兄弟有17人,在加上族中的兄弟和一些小輩,每年初一的陣容都是聲勢浩大。到每家拜年,堂屋里是裝不下的,便在院子里行禮,長輩們也是有準備的,提前將院子打掃干凈,前排鋪上些袋子??念^后,長輩們會拿出些好煙分發(fā)給大家,一般一盒是不夠的。
如今短信拜年、微信拜年基本成為習慣。年味基本都是在大年初一磕過頭后便已結束了。而大年初一清早,手機上顯示的運動步數,也可區(qū)分出是鄉(xiāng)村還是城市。
3. 壓歲錢
在春節(jié),給壓歲錢的一般都是直系親屬。小時候給奶奶拜年后,每次都是2元,后來漲到5元,父母一般給的比較大,但小孩子基本沒怎么有機會花,過了春節(jié)又都會交給父母。只有這一元兩元的小面額的,可以積攢著買些玩具或者零食。那時候我最愛買的就是一種名叫‘唐僧肉’的零食,2毛錢一小袋,里面裝的像是山楂或蘋果的果脯。在當時還當真是相信吃了會長生不老的,而且還會買了給爸媽吃,終于還是在呵斥中給制止了。
讀中學后,父母對于壓歲錢就沒有代為管理的要求了。那時候每年寒假快結束的時候都會去書店買些書,或者一支心儀的鋼筆,??岬难坨R。如今想來,還是特別的開心、幸福。應是高中之后了,除了父母給的,便再也沒有收過其他長輩的壓歲錢。
08年工作之后,每年春節(jié)前都會給父母包兩個大紅包。有了孩子之后,我也在給她壓歲錢,只是如今的金額也從最初的一元、十元漲到了現在的百元。
如今,家族里或者親戚們也都組建微信群,每年春節(jié)的壓歲錢又開始了新的模式。長輩或者土豪們都會在這個歡快的節(jié)日里派發(fā)紅包,然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歡度了多少時光。
4. 走親戚
走親戚是每年春節(jié)的主要任務。小時候,每年寒假都在盼望著走親戚,一般初十之前你來我往從不停歇。95年以前,走親戚基本都是毛驢車,那個時候路途總顯得特別漫長。而路途的風景也很別致。尤其是下午返程,路上總有丟了春節(jié)禮品的,或者大醉后躺在路邊麥秸垛大睡的。2000年左右,家里前去走親戚多是開拖拉機或者借鄰居家的摩托車,一路上嘗盡風寒卻也樂趣滿滿。2005年左右便是電動車的天下了,只是趕上下雪的春節(jié),還是要換成拖拉機。2010年,家里也買了小汽車,從此后春節(jié)走親戚,距離像是縮減了大半,卻也少了寒暄,路上的醉漢也難再尋到蹤影。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手提包或者提籃子是裝禮品的標配,放上兩瓶酒,2袋糖果,2盒點心,幾個水果,基本就滿了。而一般的親戚基本只是留幾個水果或者一袋糖果,再壓回一點其他品類的水果。直到我后來工作,社會經濟也在發(fā)展,走親戚的禮品也逐漸轉變?yōu)榱顺上涞亩Y盒,或者使用方便袋盛裝的特產?,F在去姑姑家或者姥姥家,都是全部送到,不需要客套的謙讓和回禮。
我的記憶里,06年以前,每家親戚基本都要一天時間。而中午的酒是必須要喝的,不同地方的親戚聚在一起,你推我讓,父親酒力雖好,但每次都被喝醉。直到后來家里有了車,酒駕成了最好的擋箭牌。但自從我拿了駕照,又有些變化,我若同去,便注定是專職司機。如今生活節(jié)奏加快,大家工作假期有限。走親戚也完全不固定在節(jié)后,節(jié)前可去的就節(jié)前去,老親戚或者常見面的也就不再拘泥于吃飯,閑坐一會兒,道幾句家常和過年語,便也匆匆離開了。
……
大寒已過,春色不遠,很小的時候常聽母親這樣講。那時,每年春節(jié)要花費家里不少積蓄,而開春后一年的農忙又要開始了。如今社會發(fā)展迅速,我們又趕上了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家庭抑或生活中的大寒也已悄然走過,展望明天,春色不遠,萬物復蘇!
【作者簡介】辛庚嘉,筆名:主公令,山東陽谷人,陽谷作協會員,愛好詩詞散文創(chuàng)作,近期文章散見于《長江詩歌》《齊魯文學》《魯西詩人》《山石榴》等雜志刊物;主要作品類型為詩詞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