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728-母 ?愛
發(fā)布日期:2021-12-21 瀏覽次數(shù):285
作者:安徽合肥·蘇健
我的母親,1947年出生在四川綿陽。母親是長女,下面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我的外公外婆是當?shù)氐讓拥陌傩眨刻鞛樯嬚赵谕饷β?,所以母親從小就擔負起“長女為父”的責任,嘗遍了社會百態(tài)和人間困苦,也養(yǎng)成了母親較為好強的性格。
上世紀60年代末,母親與同在四川上班的父親結(jié)婚后,先后生下了姐姐和我。1974年出生的我,由于父親經(jīng)常在外地工作,和母親相處時間更長。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現(xiàn)在回顧自己從少年、青年到中年,母愛如涓涓細流,澆灌著我一路成長。
兒子少年時,母愛是略帶嚴苛的教誨
自我記事起,母親教育我的方式,多少有些強勢和嚴苛。記得5歲時,母親教我系鞋帶,可我總是學不會,禁不住向母親求饒??墒牵赣H不為所動,堅持要我學會,最后不惜動用“武力”。最終,在母親的堅持和自己的哭聲中學會了人生第一項技能。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母親還給我灌輸凡事要準備在先的理念,尤其在學習方面,常說學好知識是我未來安身立命的根本。記得我小學三年級的寒假,母親翻出一本《成語詞典》,教我學背成語。開始有畏難情緒的我,難以違拗母親的意愿,硬起頭皮每天記誦成語。至今佩服母親的先見之明,開學后語文第一課就是測試成語學習,全班四十余名學生只有我獲得滿分。
母親還教育我學會“節(jié)儉”,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教導我們每餐飯菜飯碗里不要留剩,不要浪費一顆米粒;實在需要請客吃飯不要奢侈,不講排場,要多務(wù)實。我參加工作后每每在單位食堂吃飯,飯后的餐盤絕對是亮得可以照出人臉。同事們都夸獎我,殊不知背后是母親多年的教導。
1993年我上大學了,大學的費用開銷對國企普通工人的父母來說有一定的壓力。母親便動員父親向單位申請,去南方的工地打工,這樣家里收入可以多些,好供我上學。就這樣,我大學幾年,父親外地打了四、五年工,終于保證順利完成了學業(yè)。
現(xiàn)在回想起來,才明白母親的良苦用心。母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教育我,要以謀生的技能、必備的學識、應(yīng)盡的責任和獨立的人格去充實自己的心境,走好漫漫人生路。
兒子青年時,母愛是充滿牽掛的陪伴
我大學畢業(yè)走上社會了,性格較木訥和單純的我,面對社會的“人情世故”和講究“出身背景”等現(xiàn)象一時無法適應(yīng)。那時,印象較深刻的是母親對“做人處事”的教誨。母親常說,不要因為我們出身平常人家,沒有過多的資源和關(guān)系,沒法靠外在的力量短時間改變自身的命運,就消極地面對世界;而是要積極地投入到參與社會發(fā)展的洪流中。她說,社會是一所更廣闊的“大學”,不要被紛繁的外表迷失了自己,做一個“社會人”最重要的是注重內(nèi)在的修為,提升自己的德行和技能,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中培養(yǎng)自己適應(yīng)社會的本領(lǐng)。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學會“吃虧是福”,大度從容看待這個世界,“得之不喜、失之不憂”,鍛造良好的心態(tài)。
工作數(shù)年后,出于對工作環(huán)境和自身學歷的不滿,我決定讀研究生改變一下環(huán)境。這時的我,已經(jīng)成了家并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讀研后,沒了固定的經(jīng)濟收入,自身家庭生活難以為繼。這時的母親和父親均已退休在家。為了讓我安心完成讀研時光,母親和父親商量繼續(xù)到南方打工,補貼家用。這樣,父母帶著我的兒子到南方生活了兩年,母親還每月從微薄的退休工資中拿出幾百元給我補貼家庭開銷。
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兒子未遠行,母親卻為了照顧兒子的理想,選擇了遠行為子女承擔不該屬于她的責任。我懂得了母愛偉大,不僅是聲聲的掛念,更是心甘情愿地付出和堅守。
兒子中年時,母愛是守護良知的囑托
時光一天天過去,已四十大幾的我,家庭和工作都步入了正軌。因為工作原因,雖然與父母家相隔不遠,但也不能經(jīng)常去看父母。這時,思兒心切的母親往往選擇“主動出擊”,常做些美食帶給我吃。母親是四川人,做得來一手色香俱佳的好菜?!奥槠哦垢?、“酸菜魚”、“涼拌雞”、“粉蒸肉”……吃著母親精心制作的美食,心里感念的是一如往昔的母愛。
看到我,母親嘴上說得最多的是“你們過好自己就可以,我和你爸啥都不缺”、“我們自己過得挺好的,你們放心,我們把自己照顧好就是給你們減輕負擔”。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但平時,母親囑托我最多的還是如何融入這個社會,履行作為一名丈夫和一名員工的責任,做好本份之事。有時自身工作有懈怠了。母親會叮囑:“像你這個年紀,國家還需要你,你還是要多為社會做些事”;有時,在外應(yīng)酬,母親會告誡:“酒要少喝,事要正為”。每次在父母家吃飯,要喝酒時,母親會很較真地“定量供應(yīng)”,到了規(guī)定數(shù)量后會立刻“沒收”掉酒瓶;有時和妻子鬧情緒,母親會堅決站在妻子立場上,告誡我:“多理解關(guān)心妻子”,“丈夫要有家庭責任,什么事情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小時,母愛是一件毛衣,貼身穿著感受母親的愛;工作了,母愛是嘮叨和囑咐,隨時在耳邊縈繞,讓自己安守本份和良知;再后來,母愛是一道道爽口的美食,含著嘴里、甜在心里……匯聚成使我繼續(xù)前行的動力。
母親教育子女的方式不能說是完美的,但是從母親的愛中,我懂得了什么叫“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母親是普天下最平凡的人,卻用盡氣力去愛自己的子女。也許在愛的過程中,有曲折、有瑕疵、有缺憾,但是絲毫掩蓋不住愛本質(zhì)的偉大——在我人生道路中,每當遭遇挫折、感受悲傷時,總是用母親教會我的堅強、獨立、樂觀去面對一個個艱難困苦;“踏實做事、本份做人”——這是母親交與我的最寶貴的人生經(jīng)驗,護佑我渡過人生每個階段。
感恩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