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737-父母的年
發(fā)布日期:2021-12-21 瀏覽次數(shù):289
作者:安徽桐城·曹云霞
印象中,一進臘月,父母開始忙年。買年貨,炸圓子,甚至把正月里走親戚的東西都提前置辦好。
不知從哪年開始,父母的年更換了新的內(nèi)容。
也許是臘梅花開的時候吧。
以前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樹,樹上依附著葡萄藤子,一層層的纏繞著,到了夏天,樹綠了,葡萄結(jié)成了果,綠得發(fā)亮。我們迫不及待地盼著葡萄換上紫衣裳,搬一張睡凳放在廊沿上,沒事就躺在上面乘涼,夜了也不肯回去睡。
一旦葡萄熟了,我們幾個娃就變成了猴精,赤溜溜地往上爬,一邊往嘴里塞,一邊往地下拋,然后在葡萄由綠變紫的幻境中漸次長大,離開家,像小鳥一樣飛向了廣闊天空,而父母最美好的年華伴隨著葡萄藤的枯萎,只剩下滿頭的華發(fā),眸子里的期待漸濃。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某一日,葡萄樹沒了,臘梅花替換了它。母親說,喜歡臘梅的香氣,幽幽的,往心里鉆,像孩子身上的奶味,純得化不開。一直,母親希望我們謹言慎行,做人始終如一,有志氣沒傲氣,像梅花一樣傲雪凌霜兀自芬芳。這也許就是母親種植臘梅的初衷吧?
臘梅初開,母親會選擇一個晴好的日子,站在樹下,用叉衣的竹棍叉下一枝枝臘梅。母親個高,一般是不需要凳子踮腳,她抬頭搜尋中意的臘梅花時極其認真。父親說也不曉得她的脖子酸不,就那么抬著頭找著叉著,沒有一個上午是不會罷休的。
父親每次形容母親摘臘梅花的時候總是太多的擔(dān)心,但無法阻止。比他小八歲的母親像長不大的小姑娘,永遠是一副嬌柔的表情,讓父親生氣不得。可以想像母親固執(zhí)的叉著臘梅,父親在一邊小心翼翼的撿拾著,那一幅活色生香的畫面有多么美好,陽光從樹隙里灑下來,披在他們的身上,散發(fā)出一抹金光,像極了夕陽西下的黃昏,一雙漁舟唱晚的人兒。
母親會在微信的“母子成群”里發(fā)出指令:臘梅花摘好了。這時的我們無論多忙,總會抽出時間回家。臘梅花一束束的攏在一起,用一根紅色的細繩系著。母親喜歡用紅色來裝飾家里大大小小的物件,她說過年要有年樣,樣樣得喜慶。
往往,連同臘梅一道帶回家的還有水仙。父親一到年邊,就會去花市選擇幾棵水仙。最初的時候我是不稀罕的,因為我喜歡的是米蘭。
直到有一年,我忙得頸椎發(fā)作,大半夜掛急診。我關(guān)掉手機,蜷在沙發(fā)里,想清空大腦,把自己屏蔽起來。那天,我隱約聽見樓下有人喊我的名字,到陽臺上伸頭一看,是父親,他正朝上面張望著。我一驚,以為出了什么事,父親從來不會一個人到我家的。我以最快的速度沖下樓,父親一見我,樂呵呵地說,我把水仙送來了,你用之前的花盆養(yǎng)它就行。一到春節(jié)你最忙,但再忙也要吃好休息好!我脆弱的鼻子忽地一酸,無法控制的抽動起來。父親并非感性的人,很少展露自己兒女情長的一面,在多數(shù)人的眼里,他不茍言笑,讓人心生敬畏,我甚至結(jié)婚后都還有點怕他,但這一刻,我被父親莫名的一份柔情感動。八十多歲的父親巴巴地送來水仙,無非是想看看我,給我一點安慰吧?
水仙的花語是吉祥如意,萬事稱心。父親把水仙當(dāng)作新年的禮物,希望每個小家庭都幸福美滿。后來一到年邊,我都會順從地把臘梅和水仙帶回家。梅花香過瓣落,水仙花開葉殘,清理干凈后,我把花瓶花盆收好,只待來年,再次同父母一道分享新的一年。
近幾年,小年一過,母親開始布置樓上的臥室。我們都知父母的心思。三年前二姐突然回家過年,喜壞了父母。二姐十三歲離家求學(xué),異地成家,正月能回來一趟都得計劃好,何況回家陪父母過年,那是從來沒想過的。那個年三十,我們家是大團圓。五個子女,子女的子女,兒孫繞膝,歡聚一堂。父母的笑容映紅了每個人的臉,那份喜慶那份快樂,讓年變得更有勁道。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我們兄弟姐妹五人特意安排了一天時間,陪著父母回了一趟老家。父親難抑心頭的激動,每到一處,都會說一些兒時的故事,比如小河溝里摸泥鰍,屋檐下掏鳥窩,往裝著油菜花的瓶子里塞蜜蜂等等。母親是城里大戶人家的女兒,當(dāng)初嫁給父親時才十八歲,什么都不會做。想起當(dāng)年擔(dān)水澆菜,挑燈漿裳,把我們一個個拉扯大的萬般不易,母親說當(dāng)時沒有人相信她會一直呆在農(nóng)村,她后來進城當(dāng)老師似乎是天經(jīng)地義,卻沒有人知道她有空就堅持看書,機會來了正好趕上了。老家今非昔比,長輩相繼過世,最長的和父親同齡,他拉著父母的手不放,夸父母好福氣。我們想起小時候,吃過年飯,父親會給每個人發(fā)一掛小鞭,一支火香,一只燈籠,讓我們?nèi)鰵g地玩。二姐感慨萬千,她說爭取每年都回來陪父母。
只可惜,前年春節(jié)沒有回,去年春節(jié)也沒有。
今年恐怕也難成行。
因為疫情!母親說響應(yīng)號召,就地過年!
雖如此,年一近,父母還是精心準備著。母親破天荒地在二樓的陽臺上掛上了四只紅燈籠,臥室的墻上掛上了中國結(jié),床頭柜擺上了一對精致的花瓶,臘梅花香四溢,她還挑選了一對喜鵲登枝的窗花,母親擺弄這些的時候一點不嫌累,滿臉的喜氣像陽光一樣散發(fā)出來。于她而言,兒女是一生最大的依托,等待是人生最美的時光。
【作者簡介】曹云霞,筆名云兒,安徽省作協(xié)會員,出版有散文集《云心集》《塵世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