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887-也談親情
發(fā)布日期:2021-12-29 瀏覽次數(shù):517
作者:安徽樅陽·田蕓
昨晚和某君談到親情,我不禁潸然淚下。因為談親情必然會談到父親母親,必然會談到兄弟姐妹,談到身邊最親最愛的人。
我的父親母親已是年近八十的老人。父親生病之前,仍然能自食其力,不用子女盡贍養(yǎng)義務。我之所以稱之為“義務”,因為這不是出自子女對父母愛的回報以及親情的守護。
何謂親情?如果你認真讀讀,仔細捋捋,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親情”二字是何其沉重;當你面對被貶值的親情,又是何其地痛心!
有些話,我想從四十年前說起。我那時還是個孩童,和小朋友們玩,受了委屈;或是與小朋友們干仗,無論有理無理,總以為有哥哥罩著,我完全可以蠻橫不講理,為自己爭個輸贏。我想,這就是親情的作用。再后來,哥哥背上小書包到村里的小學校讀書,我也背著小書包,像個小跟屁蟲似的跟在哥哥身后。上課的時候,老師教一句“a”,我會先看哥哥一眼,見哥哥嘴巴動一下,我就緊跟著“a”一聲。那個時候,我覺得哥哥是世界上最好的哥哥;那個時候,哥哥可以說是我的驕傲。當別的同學說起“你哥哥……”我覺得自己特自豪,因為這是自己的哥哥。大概從孩提起,我記憶深處的哥哥,那永恒的親情就烙在骨子里了。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再后來,我們從小學到中學,記憶中的哥哥學會了逃學,一向優(yōu)異的他,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他白天躲在地里玩牌,夜里和一幫不愛讀書的所謂朋友混在一起。
我那時候不懂哥哥的改變是因為什么,聽母親說是父親做生意虧折、久久不回家的緣故。母親家里家外地忙,要忙田里地里的莊稼,還要忙著應付一幫來家討債的債主。母親說是她的錯,是她太忙,疏了對哥哥的管教。我想來就心疼,因為她攬上身的,是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歉疚,更是一個母親對孩子沉甸甸的愛??蓢@!直到現(xiàn)在,我那迷途的哥哥,不知是否感受到母親的語重心長?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明白,一個人不論成長環(huán)境怎樣,他都應該學會克制自己,學會勤勉自己。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自我們孩童時候起,我們的父母親,還有父母親之外的親人們,以及我們在學校讀書所接受的教育,已足夠滿足我們成長的需要??蓢@哥哥偏偏對這些道理”消化不良”,那么這個后果,只能由他自己來承擔了。再后來,哥哥放棄讀書,步入社會,靠打工討生活。這期間,可能因為打工的艱辛,使他的心逐漸變冷,因而所謂的親情,也就越變越淡,變得失去他原有的溫度了。
步入社會,出門打工,是我們那個年代農(nóng)村人必須要面對的現(xiàn)實。近一年,我在家的時間比較多,聽村里的老人絮絮叨叨。說改革開放新時代,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梢粋€“錢”字,一個“利”字,也毀了不少敦厚純樸、性情純良的老好人。這樣說來,錢和利,使人親情疏離;錢和利,使人喪失道德良知;錢和利,就成了罪魁禍首。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因為錢和利,而打得頭破血流,斗個你死我活的大有人在。錢和利,的確是毒害了一些眼光短淺、唯利是圖之人。在它們面前,親情變得一文不值了。
這三十年來,我們兄妹幾個各忙各的。即便是某年的春節(jié),全家人難得一聚,哥哥與我的交流總是半句不離錢字。還有我那妹妹,也是如此。是的,一切都變了,即便我的記憶還停留在孩童時期,那份純樸的,甜美的,讓人永遠無法忘懷的,對于家人,對于親情,那最幸福、最溫暖的字眼,我再也無法找尋到。
一桌子上,可能坐著一大家子人,大家明面上都在開心地吃著美食,喝著醇香的美酒,說著一些體面的話語,可是,我要說可是,你會發(fā)現(xiàn),他再也不是原來的他,我再也不是原來的我。因為我們的成長,只是學會了虛偽,學會了敷衍,甚至是學會了演戲。我們再也不是原來那個流著鼻涕口水,打著哈欠噴嚏,寧愿自己不吃,也要分半顆糖給哥姐弟妹的親兄弟親姐妹了。
于是,親情這把火,就越燒越冷,冷的讓人發(fā)顫、直打哆嗦了。時代在變,改革開放以來,人的腰包早鼓起來了。正常人,再沒本事,口袋里掏出個萬兒八千也不是難事??墒?,這萬兒八千的,能不能拿出來買三顆糖,兄弟姐妹你一顆、他一顆、我一顆,這就不好說了。當然我也不例外,這話同樣是在說我自己。
父母親身體尚好時,我很少回家看望他們。一個人在異地他鄉(xiāng)忙忙碌碌,凡事靠自己,總覺得對父母親我可以晚一點盡贍養(yǎng)義務。也像是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其實我們對父母不止是贍養(yǎng),還要給他們親情的陪伴。我辜負了時間,也辜負了親情,辜負了父母對我無私的愛的奉獻。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在我來說,只想著自己,憐惜自己,喝養(yǎng)生茶,吃精致美食,過精致生活。我似乎忘記了,遠在千里之外,給予我生命的父親母親。是的,這道理太簡單不過了,人的生命是父親母親給予的,這條命無論貴賤尊卑,都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塊肉。當父母需要時,做兒女的不正該回報他們嗎?
這一年,我頻繁回家,每個月一次。即便是鄭州遭遇五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即便是鄭州遭遇幾千年不遇的新冠疫情,我還是堅持頻繁往返于河南、安徽與江蘇。期間,盡管早在幾天前已為父親與江蘇腫瘤醫(yī)院預約住院,可是因為南京江寧新冠疫情嚴重,我和父親便有了被醫(yī)院拒之門外的尷尬。
那個時候,父親成了我一個人的父親;那個時候,父親就是個不受子女待見、去醫(yī)院白扔錢的父親;那個時候,除了年老的母親在家等我的電話,絮絮叨叨問老頭子住進醫(yī)院了沒有,還有就是三叔家的孩子,我那堂弟,無論多忙,也不忘打個電話,問父親情況怎樣,說什么都要趕到醫(yī)院看望我的父親、他的大伯,因為他始終記得大伯是如何教會他下池塘采蓮的情景。
我對堂弟起先是感激,爾后逐漸就變成了依賴,他是一個遇事頭腦冷靜、關鍵時刻能給我吃定心丸的親人。這是我認為親情最難能可貴的地方。還有我的表弟,小姨家兒子,多年不見,見面時他已是兩鬢華發(fā)依稀,可我們依然沒有忘記彼此早先年的模樣,情還在,心依舊。那天,實在是控制不住自己,我竟然在電話里哭哭啼啼,像個沒長大的孩子,哭著跟他說父親病了,而且是癌癥。無形中,我那表弟,他就成了我的兄長。他安慰我,勸導我,讓我很平靜地接受父親患病的事實。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再說親情,便是父親的三個兄弟,還有父親遠嫁江西婺源的妹妹。他們對我的父親,對他們的哥哥,說的最多的話是:老的不在了,長哥如父,長嫂如母。他們對我的父親母親,除了關心,除了問候,除了陪我的母親流眼淚,更多的是親情的助力。
說實話,我感受到了他們那份沉甸甸的,樸實的親情和愛。和他們相比,我們做子女的,就只剩下慚愧了。父親病了,他需要親情的陪護,需要孩子們?yōu)樗膭牛瑤退嵘龖?zhàn)勝病魔的決心和勇氣。是??!父親已是風燭殘年,生命有限,也許是明天,也許是后天,他會因病無藥醫(yī)治,舍我們而去,留下我們可憐的母親孤單的身影。當她一個人對著自己的影子發(fā)呆的時候,我們做兒女的又情何以堪?
大道理人人會講,小道理擺在面前。三叔來看望父親,叫一聲:“老大……”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四叔帶著一家老小從杭州趕回老家看望父親,我不在家。但四叔和我電話聯(lián)系,話里話外的意思:“那年,孩子們還小,老大在家可沒少辛苦……”小叔說:“老大這是年老的悲哀……”言外之意,多半是責備我們這幾個不孝的子女。
說兩句牢騷話,能不能給自己找到點慰藉,讓自己的心平和一點呢?親情在哪里?各人都說各人忙,各家都有各家要過的生活。有句話說得好,小鍋飯要煮熟,不能夾生,夾生飯吃嘴里硌牙。還是大鍋飯好吃,吃起來熱鬧,吃起來暖心,這是父親母親心里幸福的模樣,也是我們兄妹幾個永恒的回憶。我想問,親情能凝固在一起嗎?親情不談金錢,不講利益,僅為親情,可以嗎?
一個以父母親為軸心的大家庭,應該是溫暖多一點,和諧多一點,讓活著的父母親臉上的笑容再多一點。這是我們?yōu)槿俗优仨氁氲剑瑧撘龅降摹?/span>
我想說,親情假若被褻瀆,是要被人戳脊梁骨、被人恥笑的。這話,我想與父親母親的兒子女兒,我們兄妹幾個共勉。
【作者簡介】田蕓,二叔爾淑,安徽銅陵樅陽人,現(xiàn)定居河南鄭州,喜好文字,愉悅自己。
- 上一篇: 【潤方家譜杯征文】 №:0888-媽
- 下一篇: 【潤方家譜杯征文】 №:0886-風繼續(xù)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