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891-曾祖父的家教
發(fā)布日期:2021-12-29 瀏覽次數(shù):563
作者:安徽懷遠·常兆
曾祖父是個忠厚、憨實的莊稼漢,他性格耿直,與人為善,一生不多言語。
在我記事時,曾祖父已因年邁不能下田干活,但他終日閑不住,沒事就叼著旱煙袋到田間地頭轉(zhuǎn)悠,誰家的莊稼該除草,該施肥,他都一個一個上門通知。
夏忙季節(jié),他每天都早早地趕到麥場上,然后找個角落一個人坐在那里望著我的父輩們干活,時不時地還上前指點一番。
常年的風吹日曬,曾祖父原本削瘦的臉龐盡是歲月的風霜,但微駝的脊背依然掩飾不了他高大的身軀與寬厚的肩膀。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他像一個退伍的老兵,依依不舍地望著自己長年戰(zhàn)斗過的“軍營”,從日出到日落……他也時常在我們曾孫輩做作業(yè)時,喜歡一個人一聲不吭地蹲在門檻邊“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袋,像一座豐碑一樣印在我兒時的記憶里。
如果說是曾祖父的勤勞與本分影響了他的兒孫輩們,那他苦難的人生經(jīng)歷與古道熱腸的品行則一直讓我自勉、自勵。
曾祖父七歲喪母,九歲喪父,兄弟倆由其堂嫂養(yǎng)育成人??嚯y的歲月又鍛造了他堅韌的品格,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他像一頭被套了韁的老黃牛,任勞任怨,終日耕作不息。在父輩的記憶中,他每天都有種不完的田與干不完的活。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為響應(yīng)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號召,曾祖父在當?shù)卣慕M織下,帶領(lǐng)莊人沖鋒在淮河大堤上,抬筐、挑土、筑壩、喊號子。
因他人高馬大,一身力氣,干活實在,為人古道熱腸,樂于助人,別人干不完的活他就去幫忙,而且有號召力,人們便送他綽號“火車頭”。
直到曾祖父晚年,祖父偶爾經(jīng)過鎮(zhèn)里的其他村莊,遇到和曾祖父同時代的老人,提起曾祖父的名字,沒人曉得,但說起“火車頭”他們卻豎起大拇指,嘖嘖稱嘆,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莊里上了年紀的老人也時常談?wù)撈鹪娓府斈甑摹吧裼隆薄8篙厒円渤R运摹肮鈽s”事跡而自豪。從他們記事開始,就望見曾祖父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身影,但從未聽過曾祖父抱怨一句。
可能,在他的思想里,莊稼人就得干農(nóng)活,莊稼人吃苦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長年累月,祖父、父輩們也像曾祖父一樣,勤勞、實在。務(wù)農(nóng)的在家專心務(wù)農(nóng),莊稼地里的活計樣樣精通,是莊里干農(nóng)活的行家里手;經(jīng)商的在外本分經(jīng)商,誠信待人,童叟不欺。
他的曾孫輩們也是孝順守法,與人為善,小弟弟妹妹們一到過年就去給他磕頭拜年,圍著他問長問短,叔叔、嬸嬸也都爭著要他去和他們一起生活,但為了不給叔叔、嬸嬸們添麻煩,他堅持要和祖父、祖母一起生活,而曾祖母與祖父的弟弟二爺爺一起生活。
曾祖父晚年兒孫繞膝,四世同堂。他一生養(yǎng)育了四個子女,另有七個孫子,兩個孫女,八個曾孫,五個曾孫女,在莊里是人口最多的家族。在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村,父輩們從沒依仗人多欺人,對人對事一直本分謙和,莊里一遇上“紅白”事情,兄弟幾個都一起去幫忙。
曾祖父彌留之際,子孫匯聚一堂,他用枯樹枝一樣的手從兜里拿出一卷淡藍色手帕,打開手帕,是一沓珍藏多年面值不等的人民幣,他微弱地喊我的名字,并鼓勵我勤奮學習,不要在家干農(nóng)活。
我不能自已哭著跪在他身前,雙手接下尚有余溫的手帕……母親更是傷心至極,幾十年來,曾祖父一直把母親當做自己的親孫女一樣看待,幾十年如一日地照看我們家的田地,關(guān)心我們的生活。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歲月如梭,白駒過隙。彈指間,曾祖父已離開我們十余個年頭,斯人已逝,音容宛在,身教無言,家風永存。
曾祖父雖不識一個字,不會用大道理來教育兒孫子女,但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勞作和為人,已經(jīng)身教了家族幾代人,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凝成了我們家族中良好的家風。
如今,家族中的親人們依舊秉承著勤勞、本分、謙和、古道熱腸、與人為善的遺風認真做事,踏實為人。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也要將曾祖父留下的美好家風世世代代傳下去。
【作者簡介】常兆,男,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 畢業(yè)于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 熱愛文學寫作 先后加入安徽省散文家協(xié)會 安徽省明光市作家協(xié)會 在省、市報刊等媒體平臺發(fā)表作品數(shù)十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