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選輯
《肥西方言中的古音與雅意》
發(fā)布日期:2020-04-10 瀏覽次數(shù):11575
在我們?nèi)粘6炷茉數(shù)姆饰鞣窖钥谡Z中,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土”音“土”詞,這些詞語讀音聽起來很耳熟、很通俗,意思也很普通,有時“土”得掉渣,但寫起來究竟是哪個字那個詞?它的音義是怎么來的?人家問起來,卻是一臉茫然;查查字典,往往似是而非。其實,中國的方言土語并非天然生成、一成不變的,它們大多都經(jīng)歷了千百年的歲月滄桑,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史傳承的一部分。一個地方的方言,可以說就是一個地方十分重要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肥西方言,據(jù)說來源于江淮官話,但也糅合了周邊“六安腔”“壽州腔”“廬江腔”“舒城腔”等。細究之下,肥西地區(qū)的方言土語,卻處處透著典雅的古音與雅意。試略舉數(shù)隅。
【老母雞】 有個本地人都會說的段子,常用來形容本地方言:“從肥東到肥西[si],買了一只老母[mu?]雞,拿到河里洗[si]一洗,哎呀!都是泥[mi]?!边@里“母”,讀作“麥”[1]、“門”等音(縣內(nèi)南北口音略有差異)。用于人稱亦如此,如“嬸母”“舅母”“丈母娘”等。據(jù)考證:“母”在秦漢時期,音韻屬“之”部,其韻母擬測讀音為[u?];隋唐時期,據(jù)唐《廣韻》:“母”音為“莫厚切”,韻母為[ou];宋以后北方話逐步變?yōu)閇u]韻?!墩f文解字·女部》:“母,牧也”,這實際是音訓(xùn)。本地則保持了唐以前的[u?]韻。所以本地將“母”讀為“麥”,外地人每每取笑,殊不知此讀實際上是上古音,乃我們先祖之說法也。
【洗】 前面段子中的“洗”,肥西話讀如si,與“死”音相近。曾流傳過一則笑話:舊時,某本地籍二位客商外出做生意,晚上住店住在一個房間。休息時,店小二打來洗臉?biāo)尶腿讼词菹?。店小二剛出房門,就聽得房里二人互相說:“你先sǐ”“你先sǐ”。心想怎么剛住下就“你先死”、“你先死”的,感覺不大對勁,連忙喊來掌柜查問情況。原來是二位客商互相謙讓客氣,讓對方先洗臉的,倒是店小二虛驚一場。“洗”讀成[si],是由于本地方言往往聲母s與x不分造成的。
【一當(dāng)】【一一當(dāng)當(dāng)】【不一當(dāng)】 沒有頭腦,老是拿不定主張,本地或說為“不一當(dāng)”。如:“你昨天那樣說,今天又這么講,怎么這么不一當(dāng)?”亦指腦子不正常,糊涂。如:“他老了,腦子不一當(dāng)了?!碑?dāng),讀[dàng],“主”的意思。《玉篇·田部》:“當(dāng),主當(dāng)也?!薄抖Y記·學(xué)記》:“鼓無當(dāng)于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dāng)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编嵭ⅲ骸爱?dāng),猶主也。”主,即主領(lǐng)。主領(lǐng)不一,亦即腦子沒有一個固定的主領(lǐng)。“不一當(dāng)”的反義是“一當(dāng)”。本地說某人“一當(dāng)”得很,意思說某人腦子很清晰,能作出決斷;說“不一當(dāng)”亦有不合適、不穩(wěn)妥的意思,“一當(dāng)”則謂合適、穩(wěn)妥。如:“你這樣做不一當(dāng)。把人送的東西還了人家不就一當(dāng)了嘛!”這“當(dāng)”是適當(dāng)?shù)囊馑??!墩滞āぬ锊俊罚骸爱?dāng),事理合宜也。“一”有“全”的意思,如“一年”、“一國”等;也有“統(tǒng)一”的意思,如“一視同仁”?!爱?dāng)”即“適當(dāng)”,所以“不一當(dāng)”、“一當(dāng)”有如上這樣一些詞義?!耙划?dāng)”亦可用言結(jié)束、完結(jié)。如:“你把東西收拾一當(dāng)就過來?!钡耙划?dāng)”疊而為“一一當(dāng)當(dāng)”,則詞義便有了變化,多形容做事有板有眼。由上可見,“一當(dāng)”“一一當(dāng)當(dāng)”“不一當(dāng)”等詞,看似很“土”很“俗”,卻有著深厚而典雅的淵源和來歷。
【明(天)】【明個】
【前天】【前個】 【昨(天)】【昨個】 【后(天)】【后個】:關(guān)于日期的指稱代詞“明(天)”“明個”“前天”“前個”“后(天)”“后個”,本地方言與普通話差異較大?!懊鳎ㄌ欤薄懊鱾€”本地說“麻(天)”“麻個”;“前天”“前個”本地說“恰天”“恰個”;“昨(天)”“昨個”本地說“曹(天)”“曹個”;“后(天)”“后個”則說成“號(天)”“號個”,還有“今后”(意),則說成“第麻”,等等,其實這些讀法還是很有來歷的。
《漢語方言大詞典》以“麻天”、“麻個”立目,把它作為本地方言的特色詞。其實“麻”的本字就是“明”。《詩經(jīng)·小雅·楚茨》:“濟濟蹌蹌,絜爾牛羊。以往烝嘗,或剝或亨?;蛩粱?qū)?,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饗,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痹娭谐案!弊植蝗腠崳渌纭佰?、羊、嘗、亨、將、祊、明、皇、饗、慶、疆”都是入韻字?!对娊?jīng)·小雅·大東》“明”與“襄、章、箱、庚、行”押韻?!对娊?jīng)·小雅·東方未明》“明”與“裳”押韻等等,說明先秦時代“明”在“陽”部。“麻”韻母是a,是陰聲;“陽”韻母是[ang],是陽聲。本地把“明”說為“麻”只是比《詩經(jīng)》中的“明”的讀音少了個尾鼻音。音韻學(xué)上把這種陰聲陽聲的變化叫陰陽對轉(zhuǎn)。老一輩本地人大多把“麻”說成[mia]?!懊鳌庇袝r或音變?yōu)椤伴T”,如“明年”,本地或說為“門年”。
“明”在本地也讀[min],如“明白”、“明亮”的“明”,就不讀“麻”。讀[min],這是漢代以后的讀法。也就是說,“明”這個字在本地既有陰聲讀法讀為“麻”,又有陽聲讀法讀為[min]。把本地“明天”的“明”說成“麻”搞清了,以此類推,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本地人把“前天”、“前個”的“前”說成[qiá]、[qié],“昨(天)”“昨個”的“昨”說成[cáo],“后(天)”“后個”的“后”則說成[hào]了。這些都是上古流傳下來的讀音,也可以說是古代語音中的活化石吧。
【外爹爹】【外奶奶】 本地稱外祖父、外祖母為“外爹”、“外奶”?!巴狻弊x音如“未”。這實際上是有意將[wài]變音為[wèi]的。估計是因為本地人嫌“外爹”、“外奶”的“外”讀[wāi],顯得有些生分,似乎只有家爹、家奶才是親,因此變音讀如“未”(一些地方口音差異讀作“臥”),就使得外爹、外奶聽到聽到外孫子女喊自己時沒有了那份生分感,由此可見本地人對親戚關(guān)系和諧的重視和講究。
下面再舉幾個肥西方言口語中常用而難寫的字。
【嬱】 現(xiàn)代網(wǎng)上常有粉絲“贊一個”的詞語,這個“贊”,似乎就是本地方言中的“嬱”。本地稱美好看、好玩為“嬱”讀如[zán],例如:“他家小三子長得才嬱呢!”“人長得不怎么樣,戲演的還真嬱!”亦可用以表示挖苦。如:“你這話說得真是嬱呢!我的話是這意思嗎?”挖苦義當(dāng)是自好玩義引申而來。
按《集韻》,“嬱”是女子人名用字?!都崱罚骸皨?,女名?!薄皨臁弊衷谠卸嘁姡际呛每吹囊馑?。如張可久《殿前歡·西溪道中》:“杜醞濁醪釅,整扮村姑嬱?!眴碳缎√壹t·效聯(lián)珠格》:“落花飛絮隔朱簾,簾靜重門掩,掩鏡羞看臉兒婆,嬱眉尖?!睙o名氏《端正好·相憶》:“一鉤羅襪金蓮嬱,引的人心兒散不受拘鈐?!睆睦淇凑f的都是女子。例句中的“嬱”,正與本地方言義全同?!皨臁痹凇都崱分杏小捌咂G切”和“財甘切”二讀;在《廣韻》中亦有“七廉切”和“才敢切”兩個音?!柏敻是小?、“才敢切”,都是“從”母,后來聲母分化為z、c、j、q四類,所以本地方言[zán]的說法由這“財甘切”、“才敢切”發(fā)展而來的。
【寣】 本地稱睡、睡覺,為寣覺?!皩尅?,讀如“呼”。例如“剛才我寣了一覺,頭不昏了?!薄耙活D吃條豬,不如一覺寣?!薄皠倓倢屩徒o你搞醒了。”寣,《說文》釋之為“臥醒”,段玉裁注:“《廣雅》曰:寣,覺也。義相近?!薄稄V韻》:“寣,睡一覺?!币簟昂艄乔小保敉昂??!薄锻ㄋ灼s字》:“俗以臥一覺為一寣?!苯穸鄬懽鳌昂簟?,當(dāng)是借音。
【趮】 本地稱快、迅速為“趮”,讀如[sào]。如:“你跑趮毫子,就逮到了?!薄澳氵@么趮就來啦?”《說文》:“趮,疾也。從走,喿聲?!奔布词强??!都崱芬簟吧角小?,即音[sào]??梢姳镜厝苏f快為[sào],是漢代已有的說法。
【扔】 音同“乃”[nǎi],肥西方言 “連根拔出”意。如:“他在秧田扔草?!薄安旁缘男?,不知被哪個扔掉了?!比?,發(fā)源于“乃”。乃,段本《說文》:“曳詞之難也?!薄队衿?、《篇海》“曳詞”引作“曳離”?!耙冯x之難”的意思就是拔出、拽離有難度。后來此字多作虛詞用,于是才另外又造出“扔”和“仍”?!独献印啡苏拢骸吧隙Y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绷耪拢骸叭翢o臂,扔無敵?!倍叭印保蜃鳌澳恕?,或作“仍”,均連根拔除之義,古往今來注家于此多有未解。老子為楚人,肥西古屬楚地,肥西方言“扔”的說法當(dāng)是古代楚方言的遺緒?!兑棺T隨錄·邱生》:“或揪耳輪,或扔發(fā)辮?!贝艘酁椤叭印庇凶Яx之證。“扔”從“乃”得聲,而且就《廣韻》所注反切言,扔為“如乘切”,所以扔、乃二字的上古讀音正讀如[nǎi]。
(未完待續(xù))
肥西方言中的古音與雅意(二)
在推廣普通話的今天,本地方言常被外地人所笑話,說它“老土”或“土掉渣”。其實,歷史上本地方言也曾“輝煌”過。歷史上建都南京的時代并不少,南京的“京腔”就把“合肥話”視為“江淮官話”。晚清李鴻章淮軍時代,在京津一帶說“合肥話”被視為時尚,“一句合肥話,就把洋刀挎”呢。
下面再舉幾個肥西方言口語中常用的詞句,以博一笑。
【繞末經(jīng)】 本地方言口語中常有“繞末經(jīng)”一詞,表示“隨便,稍微”之意。如:“這支牙刷一毫不結(jié)實,繞末經(jīng)一扳就斷了?!敖駛€要來客,你把家繞末疊(音)一下?!?“繞末經(jīng)”這個詞字究竟怎么寫,曾有多種說法。有的說蕪湖一帶是說“瓤沒筋”,意思是瓤而沒有筋絆。但瓤而沒有筋絆,只能是“軟”的意思,怎么會引申出“隨便,稍微”義呢?《漢語方言大詞典》有“繞門經(jīng)”條,說江淮官話南京有此說,詞義是“馬馬虎虎”,舉例“繞門經(jīng)做一做”,可見與本地方言所說意思相同。但“繞門經(jīng)”是說“只是繞門口經(jīng)過一下”,說由此即引申出“隨便,稍微”義,似也有些牽強。本地說“繞末”,也說“稍末”,如:“你去稍末看一下?!痹~義與“繞末”全同,以此可認為“繞末”或即是“稍末”的音變。“稍末”即稍微、稍稍。之所以又說成“繞末經(jīng)”,因為是以“經(jīng)”為襯音的。還有寫作“繞莫經(jīng)”的。如強解“繞末經(jīng)”的“繞”是繞道,“末經(jīng)”是不經(jīng)過,也就是繞道而不觸要害,則不無穿鑿之嫌。所以,無論是“繞末經(jīng)”,或是“繞末”,這里暫且記音如上,其本字有待進一步考證。好歹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作為方言詞,其詞義還是容易識別的。
【謆】【謆精】讀為“山”“山精”。本地方言稱那些自以為了不得,在人們面前故意顯擺為“謆”“謆精”。如:“有兩個錢就謆精,真沒道道子!”亦可指說大話,吹牛:“他到處謆精,好像天下就他有學(xué)問。”“你不要聽他謆精,他有幾個錢我還能不曉得?”“他那張嘴,死的都能說成活的,哪個還聽他七謆八謆的?!薄都崱罚骸爸b,以言惑人?!薄熬碑?dāng)是“精味”的省略說法。所以“謆精”既有說大話以蠱惑人義,又有精味義。單一個“謆”之所以也能有擺架子義,當(dāng)是因其乃“謆精”一語的省略說法?!爸b”,《集韻》音“式戰(zhàn)切”,為去聲,本地說法只聲調(diào)有異而已?!稘h語方言大詞典》只言江淮官話江蘇沭陽言吹牛為“謖”,音sha。sha為陰聲,“謆”只是多了個尾鼻音,為陽聲,屬陰陽對轉(zhuǎn),故本字當(dāng)一??肌爸q”,《廣韻》釋為“強事言語”,《集韻》釋為“強語”,詞義當(dāng)是狡辯,與“吹牛”義馬牛難風(fēng),故不取。元明時曾有“訕筋”、“訕觔”語。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折:“訕筋,發(fā)村(撒野;發(fā)脾氣。),使狠,甚的是軟款溫存?!泵髻Z仲名《對玉梳》第一折:“俺娘自做師婆自跳神,一會家難禁努目訕筋?!薄稇蚯~語匯釋》釋之為“因暴怒而頭面上筋脈僨張”。但與本地方言所說的“謆精”,字義詞形上還有差別。故當(dāng)以取用“謆”、“謆精”詞形為是。
【淖】【淖泥】【淖騷泥】 淖,讀如“鬧”。本地方言中稱用水、油或含水、油類的東西涂抹搽擦為“淖”。如:“他這人屁股像淖了油一樣,到哪都坐不住?!薄捌破さ牡胤接猛倌啄?,防止發(fā)炎?!薄澳缀劣透悴缓镁湍荛_開這把鎖。”《廣雅·釋詁一》:“淖,濕也?!鼻逋跄顚O疏證:“淖者,(陸德明)《爾雅·釋言》釋文引《字林》云:‘淖,濡甚也?!彼^濕,所謂濡,即是沾濕、浸潤,這與本地方言說法取義正相合。
再如:本地把“爛泥”稱作“淖泥”。如:“前面都是淖泥,不好走,還是換條路走吧?!蹦喽Q“淖”,這個“土話”是十足的文言?!蹲髠鳌こ晒辍罚骸坝心子谇?,乃皆左右相違于淖?!倍蓬A(yù)注:“淖,泥也?!卑础墩f文》,“淖”的本義即是泥,而“泥”的本義則是水名,據(jù)東漢許慎《說文》:“泥,泥水也?!嘣话遵R水。一名東河?!弊謴乃畯哪?,尼亦聲?!澳帷庇?“親近”、“親和”意?!八迸c“尼”聯(lián)合起來,即水與土混合成糨糊之狀。所以后來表示為糨糊狀的水、土合成物為“泥”,因此用“淖”稱泥比用“泥”稱泥的說法還要早得多。由于“淖”和后來的“泥”同義,故又組合為詞。王安石《次前韻寄楊德逢》:“翻然陂路長,泥淖困臧獲?!逼胀ㄔ捯舱f“泥淖”,不過它不只是本地所說的“淖泥”義,而還有“泥坑”義等。本地方言中還說“淖騷泥”,多指甚爛、顏色發(fā)黑、有臊臭味的爛泥。中用“騷”,無疑是指其氣味。
【煞懷】 小孩比較沉,抱起來吃力,本地方言稱之為“煞懷”,而忌說“重得很”之類,可能是由于本地將出殯時稱為為“抬重”有關(guān)?!吧窇选钡睦淙纾骸肮怨?,你家這小伢真煞懷!怎么養(yǎng)得這樣好!”“煞懷”的說法應(yīng)該是比較文雅的:“煞”有收緊之義,如“煞皮帶”;而“懷”即懷抱。使懷抱收緊,實際就是講孩子往懷里沉,意思自然是說小伢子體重不輕了,言下之意長得好。
【犀刂】(音“遲”) 用刀剪將魚肚獲動物的腸子剖開,本地叫“遲”,其本字為“犀刂”。如“犀刂魚”、“犀刂雞”、“犀刂鴨”、“犀刂腸子”等。犀刂有時也含剪的動作,因為在推進遇阻時得剪。本地還有說為“嗤”,指用刀、鑿等在器物上推進,以劃出痕印、槽子來,其本字亦是“犀刂”。如果用剪刀的一面把布匹劃開,本地多說“遲”,也說為“嗤”?!蹲謪R·刀部》:“犀刂,犀刂魚?!薄跋帧币簟瓣愔小?,合今音為[chi]。明馮夢龍《山歌·丟磚頭》:“正是蓮蓬梗打人拼子私情斷,我是礱糠里犀刂魚取肚腸?!鼻宕普纭稘摃な艺Z》:“釣于池而得魚……刳其腹,犀刂其甲,其尾猶搖?!薄吨袊柚{資料·農(nóng)民十二月》:“正月是新年,燒香敬祖先。犀刂雞開老酒,三牲各一筵?!币鬧chí]如本地方言取義的亦有用例。明宋應(yīng)星《天工開物·法具》:“凡開榨,辟中鑿劃平槽一條,以宛鑿人中,削圓上下,下沿鑿一小孔,犀刂一小槽,使油出之時,流入承藉器中?!薄稘h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并引此例,俱音[chī],以今本地方言讀音校之,則當(dāng)音[chí]?!稘h語方言大詞典》或?qū)懽鳌疤屫帧?、“遲”?!疤屫帧?,按《集韻》,音[tī]是削的意思,音[chǐ]是剝的意思;而“遲”則更與“犀刂”義不相干,所以實際都是錯字。
【辶雷】:讀音[leī])低著頭很快向前走。如:“走路頭也不抬,往前直辶雷,沒注意差點撞上玻璃門了?!币驗椤板晾住笔堑椭^向前,頭部容易首先觸及它物,所以又可引申指頭部撞人、頭部觸物。如:“他一頭辶雷去,把人辶雷倒了。”又如“辶雷到電線桿上”、“辶雷了一跤”、“你讓我光朗頭往刺窟窿辶雷,我才不干呢!”等?!板晾住?,《玉篇》音“力罪切”,釋義為“行急也”,音義與本地說法基本相合。本地方言不讀去聲而改為陰平,當(dāng)是屬于音變。 (未完待續(xù))
肥西方言的古音與雅意(三)
【調(diào)和】【快和】:舒暢,適宜之意。如:“你現(xiàn)在不調(diào)和嗎?日子過得像神仙?!薄罢{(diào)和”多用講身體狀況。如:“前兩天身上不調(diào)和,昨天上了趟街,活動活動,今天調(diào)和多了?!本汀罢{(diào)和”的本義而言,當(dāng)是就身體狀況說的。“調(diào)和”,實即“調(diào)”而使“和”,協(xié)調(diào)以使和諧,故本地言“調(diào)和”,多指身材狀況由不好變好?!昂汀北緛砭陀猩眢w健康舒適義。《魏書·彭城王勰傳》:“豈謂上靈無鑒,復(fù)使圣躬違和。”唐李華《國之興亡解》:“身或不和則藥石之,針灸之?!卑粗嗅t(yī)理論,陰陽不調(diào),氣血不暢,人即生病不適,所以生病,本地方言說為“不調(diào)和”。舒暢,適宜還有一種相對粗俚的說法“快和”,如:“今天他都快和死了:股票剛出手,股市一下就跳水了?!币仓干眢w狀況有所好轉(zhuǎn),感到舒服。如:“昨天不快和,今天快和多了。”還可表示甘愿。如:“給她打就給她打,我快和,管你屁事呀!”也有認為“快和”的“和”是“活”的音變,因而都寫作“活”,實際上是不確當(dāng)?shù)模镜赜小罢{(diào)和”的說法,“快和”“調(diào)和”的“和”正是一個音。從構(gòu)詞上說,“快”是快意,“和”是和適,詞義相近,復(fù)合為詞,表示快活的意思當(dāng)是完全可以說得通的。有一點值得注意,本地方言中一般不給姑娘家使用這個詞,以為女孩用它是有失家教,太下流,疑“快和”的初義或與性關(guān)系有關(guān),指陰陽協(xié)和的快適。由此亦可見本地方言之雅。
【抻坦】:舒服,舒坦,舒暢意。如:“這件事搞得他心里不抻坦。”“房子這么寬暢,住這兒真抻坦?!薄吧眢w不大抻坦。”“抻”是伸開、挺直,“坦”是平直、廣闊。人拳曲則不適,而拉扯開來,平直、廣闊,則可任意伸舒,故引申有舒適之義。亦有將“抻”說為“伸”?!都崱ふ骓崱罚骸吧?,申也,或作抻?!鞭印⑸?,詞義是相類的?!妒斋@》1981年4期:“到那時候,再過天把伸坦日子,也不過遲嘛?!崩械摹吧焯埂奔幢镜厮缘摹稗犹埂薄2贿^,“伸”只讀shēn,從語音角度考慮,記本地話還是宜取用“抻”(讀chēn)。
【格厭】:來厭,討厭。如:“到哪你都亂說,人家能不格厭嗎?”“人家都在忙,他還來亂攪,你說可格厭人!”“格厭”這一說法是很古雅的?!案瘛北緛硎恰皝怼钡囊馑?,如《尚書·湯誓》:“格,爾眾庶?!薄抖Y記·月令》:“暴風(fēng)來格?!薄稜栄拧め屟浴罚骸案瘢瑏硪??!薄稜栄拧め屧b》:“格,至也?!币虼恕案駞挕逼鋵嵕褪恰皝韰挕?,上古“格”的“來”義,至今還保留在如今本地的方言中。
【唱喏】:舊時把打躬作揖稱為“唱喏”,“喏”這里本讀[rě],在本地方言中則讀如“唱爾”。如:“你唱個喏,我才讓你過去?!薄澳惆堰@件難事都做好了,我就給你唱喏。”其實這是一種古代的拜禮,本為古代男子見面禮節(jié)之一,下屬見上官,叉手行禮,同時揚聲致敬。后來不再揚聲,只保留打躬作揖了。南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二:“先君言,舊制朝參,拜舞而已,政和以后,增以喏。然紹興中余造朝,已不復(fù)喏矣?!薄毒┍就ㄋ仔≌f·碾玉觀音》:“(崔寧)倒退兩步,低聲唱個喏?!?/span>
【豧】:本地稱嘴出粗氣為豧氣,讀如“噗氣”。如:“老頭子給兒子氣得直豧”;“你不要把滿嘴的酒氣向人豧?!薄墩f文》:“豧,豕息也?!敝祢E聲通訓(xùn)定聲:“謂喘息?!闭卤搿缎路窖浴め屟浴罚骸鞍矐c、揚州皆謂發(fā)怒大息為豧,讀如鋪?!薄稄V韻》音“豧”為“普胡切”。本地如上說法的取義當(dāng)是豧本義的引申。
【煠】:本地有“煠粑粑”、“煠圓子”、“煠花生米”的說法,系稱將食品放到可以淹沒的沸油中處理的一種加工方法。音如“扎”。此字今多被寫作“炸”,實際上與本地意義上的“煠”還是有所區(qū)別的?!稄V韻》 “煠”音為“士洽切”,是入聲。古代用例如:宋蘇軾《十二時中偈》:“百袞油鐺里,恣把心肝煠?!痹炇痢洞謇镥鹿摹る[逸》:“我將這嫩蔓菁帶油煎,細芋糕油內(nèi)煠?!薄夺t(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鼻瘡》:“香油十二兩,將藥煠枯,撈去渣。”這些例中“煠”與本地的說法全同?!罢ā北镜刈x“榨”,所表示的意思與“煠”略有不同:少量油爆炒也可叫“炸”,如“炸花生米”,就未必要很多油,因為它不是“煠”,本地方言里指的實際是兩種烹調(diào)方法。
【敲】:唐詩故事中有則“僧敲月下門”的典故,實際上,實際上“敲”在明清以前都讀[kāo]。本地方言說“kāo門”,不說“qiāo門”,正是保留了“敲”的古音。在本地方言中把有意耍弄、使人吃虧上當(dāng)也稱作[kāo],其字當(dāng)是“敲”?!扒谩笨梢允侵鲃拥?。如:“這次非敲他一家伙?!?“我要敲敲他?!币嗫梢允潜粍拥?。如:“今天給你敲得不輕。”其字古代亦或作“考”。《詩·唐風(fēng)·山有樞》:“子有鐘鼓,弗鼓弗考?!泵珎鳎骸翱?,擊也?!薄肚f子·天地》:“金石有聲,不考不鳴?!薄墩f文》釋“敲”為“橫撾”,引申泛指叩擊。本地用言耍弄,當(dāng)是此義的引申,有如“敲詐”之“敲”。另外,單個“敲”字在合肥方言還引申有“糟,糟糕”之義,如:“敲了,我把錢包丟了!”
【詹刂】:讀如“詹”。本地“切”、“剁”之意。如:“把魚頭詹刂下來燒豆腐,身子紅燒?!?詹刂,見于《集韻》,音“之廉切”,合今音正是[zhan],釋義為“削也”。《說文》釋為“析”,即分割。詹刂,正是分割的一種方法。今常寫作“斬”,當(dāng)非本字。本地的說法,實際上是古音古字的保留。
【蹅( )】:因為不留意或打滑,腳陷入或踩到某物體上,合肥叫“差”,其字宜用“蹅”。如“一腳蹅到牛屎上”,“蹅了一腳爛泥”等。這樣說法古時即有。元代關(guān)漢卿《王閏香夜月四春園》第二折:“我如今蹅著腳蹤直到李慶安家。”《西游記》第九十八回:“維河架海還容易,獨木單梁人怎蹅?”《金瓶梅》第二十一回:“我掐你去,倒把我一只腳蹅在雪里,把人的鞋也蹅泥了?!睋?jù)《中州音韻》“蹅,足踏聲也”, “蹅”和“踩”詞義有所不一:蹅屬無意,是不經(jīng)心所致。踩則或出于有心?!安扔烷T”,一般不說“蹅油門”。
【鬻】:液體沸騰溢出,本地稱為“鬻”,音如“鋪”(平聲)。如:“粥鬻得一鍋臺都是。”其字早見于《說文》:“鬻,炊釜沸溢也?!倍斡癫米ⅲ骸八字^火盛水沸溢出為鋪出,鬻之轉(zhuǎn)語也,正當(dāng)作鬻字?!卞鳎寐?,《廣韻》音“蒲沒切”,本地音po,當(dāng)如段玉裁言,乃是“轉(zhuǎn)語”耳。亦有寫作“潽”字,但“潽”不見于古代字書,當(dāng)是今人新造的字。
【烼】:本地稱將剩飯微火熱為“烼飯”,烼音“虛”這是一種很古老的說法。《廣雅·釋詁四》:“烼,煴也?!蓖跄顚O疏證:“《玉篇》:‘烼,怵火煨也?!療迸c烼同?!薄稄V韻》音“烼”為“許勿切”,正如本地方言今天的讀音相近。
【訩】:斥責(zé)、責(zé)罵。如“這次考試沒考好,回家給爸爸訩了一頓?!苯袢硕嘁浴靶堋弊执?,如“把我叫到一邊,熊了我一個鐘頭?!毙鼙臼莿游锩?,怎么會把斥責(zé)、責(zé)罵說成“熊”呢?顯然只是記音,不是本字。訩,《爾雅·釋言》釋為“訟”,《廣韻·上腫》釋為“嚇”,其基本義即是吵鬧、指責(zé)、恐嚇。清高紹陳《永清庚年紀(jì)略》:“伊等技窮,知訩余不動,乃赴南關(guān)質(zhì)庫。”例中“訩”即責(zé)罵義。此字《廣韻》音“許容切”,合今音為xiōng,本地方言變其調(diào)為陽平。
【梯子】:“梯”,《廣韻》音“土雞切”,為透母齊韻。本地方言原來說之為“推”,實際是保留秦漢時的古音:秦漢時齊韻的韻尾類如今天普通話的[ei]?!对娊?jīng)·商頌·長發(fā)》:“帝命不違,至于湯齊。”違、齊押韻;《詩經(jīng)·大雅·烝民》:“仲山甫徂齊,式遄式歸?!饼R、歸押韻,這些都可證明。所以“梯子”說為“推子”實際上是保留了古音。
【火勿】:音“旭”。熱氣熏人。如:“坐在爐子旁邊,火勿死人了?!薄耙坏较奶?,陽臺上的熱氣都火勿人?!绊敇窍奶旎鹞饸獯蟆!薄陡牟⑺穆暺!芬端颜嬗耒R》釋“火勿”為“火氣盛貌”,音“許勿切”,音義正與本地方言相合。
【挦】:本地將扯、拔(毛發(fā))稱為“挦”,讀如“玄”。如:“你把雞毛挦干凈?!薄斑@雞毛沒挦干凈?!碧啤兑磺薪?jīng)音義》卷一引漢代服虔《通俗文》:“以湯去毛曰挦?!薄吨芏Y·地官·封人》漢鄭玄注:“毛炮豚者,挦去其毛而炮之?!泵魃蛑堋妒镫s記》:“待其肉冷,然后挦毛煮之。”《水滸傳》第十七回:“小人殺的好牲口,挑筋剮骨,開剝推挦,只此被人喚做操刀鬼?!币陨暇鶠椤皩ぁ甭?,本地說為“玄”,當(dāng)是音變。
肥西方言中,類似的詞、字還有很多,如:“喋聒”、“顉頭”、“躉斷”、“噍”、“揢”,等等,不再一一列舉了。由此可以說明本地方言,并非“土的掉渣”,而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傳承。寫此文的本意,就是希望當(dāng)?shù)厝?,不要對自己的文化傳承妄自菲薄,也是有著很多典雅之處的,?dāng)然這與普通話的推廣和宣傳是不相抵觸的。希望大家了解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建設(shè)家鄉(xiāng)。最后羅列一些本地口語常說的俗語、歇后語作為本文結(jié)尾,以博一笑。
爬蟹打皮汗——揸了爪
南瓜花攤蛋皮——配色
啞巴打張咽——要講話
巢湖米蝦——白芒(百忙)
臘月心穿褲頭——抖起來了
撓腮胡子吹喇叭——毛估估
麻布袋做裙子——不是那塊料
山墻上掛狗皮——不是畫(話)
光朗頭往刺窟窿鉆——自找苦吃
謝三娘不識白老鴨——鵝(我)乖乖
一天一暴,田埂收稻
瘝子不孝,肥田出癟稻
新來乍到,摸不著鍋灶
手拿地罡,不睬他個九點
燒鍋帶草帽,清光不在調(diào)
你有三尺五,我還有七大拃
對鏡子作揖,自己恭維自己
三個蝦子燒鍋湯,有個蹦在鍋拐上
人把他往堂屋拉,他非要往牛屋掙
看人吃豆腐牙齒快,臨到自己弄手拽
【踆】:讀“存”。坍塌,下沉。如:“河堤邊的土老是一大片一大片往下踆?!币仓敢蚴ブX或腿部突發(fā)毛病而向下癱,蹲倒后爬不起來。如:“剛才還好好的,不知怎搞一下就踆倒了?!薄镀n惥帯ど眢w類·足部》:“踆,退也,止也,伏也?!睆脑~義上說,與合肥方言說法幾無齟齬,只是此義一般讀“七倫切”。但《集韻》另有“徂尾切”一讀,雖然其所表示的意思是“踢”,但說明合肥把它讀為“存”也還是有其依據(jù)的?!稘h語方言大詞典》就在“踆”下標(biāo)音為cfin,說寧波把“土下陷”說為出or32勺。
踩,本地叫chai,本字當(dāng)是“蹀”。明代楊漣《書岳神廟壁文》:“可笑讀書作官人,于國家大體緊關(guān)之際,只當(dāng)唯諾從人,作秦越之視,為兩蹀之船?!鼻宕阉升g《禳妒咒》第三回:“腳兒蹀在肩膀上?!薄读凝S俚曲集·磨難曲·憤殺惡徙》亦有“俺也蹀個狗尾兒”的例子?!稘h語大字典》及《漢語大詞典》都將“蹀”音為“踩(cai)”,那只是《玉篇》取用其“踐升”義的讀音?!磅蕖保瑥淖?,柴聲。大約在明清時魯南、江淮一帶即有chai的說法,所以才不用“踩”而用了“蹀”字。
【老奘】
【劷】
【趐】
奓
孲伢
躉斷
溪聒
喋聒
擐
肫
揢
噍
顉頭
蔌菜
潲雨 sào yu
奤
渻
敥
舄寫
劷
尕尕
胤
火勿
挦毛
倯
奓
烘
趐
厊厏
烼飯
墋
劷
這(讀如“地”)
[1]方言讀音,最準(zhǔn)確的應(yīng)使用國際音標(biāo)標(biāo)注。但由于難認難寫,非專業(yè)人士不便使用。故本文僅采用相近讀音的漢字標(biāo)注。
- 上一篇: 作品集
- 下一篇: 也曾登臨天一閣 ——讀余秋雨《文化苦旅?風(fēng)雨天一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