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31
安徽淮南·琚晨光
那是1976年元月,因沾父親當生產(chǎn)隊長的光,我被推薦上了縣一中。上高中了,鄰里羨慕,媽媽也高興。我上學的第一天,媽媽信心十足地許諾,等攢夠了錢,就給你買一雙勞保鞋。
從此,我開始了在盼望中的等待,媽媽也開始過上了向“雞屁股銀行”要錢的日子。可是天有不測風云,爺爺肺氣腫的毛病在七月不該犯的季節(jié)犯了。我的心里象長了草一樣難受。媽媽也犯了難:這錢是給爺爺看病還是給兒子買鞋?在農(nóng)村,尊老是第一位的。父親毫不猶豫地將那七塊三毛錢拿去給爺爺看了病。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媽媽安慰我說:“孩子,別急!家里的桃子、梨子馬上就黃,偷著賣掉,給你買雙鞋應該沒有問題。但不能讓你父親知道?!蔽夷攸c點頭。
我早盼桃子黃、晚盼梨子熟。終于有了機會,媽媽悄悄地把桃子、梨子摘下賣掉了。那天,父親正好不在家,他參加公社組織的一個參觀學習會去了,學習的內(nèi)容是:里仁大隊的“雙搶”工作抓得緊、搞得好,資本主義尾巴割得全面、割得干凈,“以糧為綱”的路子走得正、走得快。各家各戶的“雞屁股銀行”,要不是因為老百姓吃鹽問題差點也被端掉……受“左”的思想影響太深的父親回來后,與其他隊長一起,雷厲風行地將參觀學習來的“經(jīng)驗”用到了自己的生產(chǎn)隊,不但不準社員販小魚、賣泥鰍,而且還砍果樹,殺雞鴨,絕對“以糧為綱”。
正當媽媽準備給我買鞋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父親因做得太“左”得罪人太多,一位社員“生產(chǎn)隊長的老婆賣桃子、梨子”的檢舉意見提到了大隊書記那里,大隊的李書記通過調(diào)查核實之后,狠狠批評了父親立場不堅、覺悟不高、流毒未清,對家屬管教不嚴。可看在主動上交賣桃、梨所得“非法收入”的份上,父親隊長的前邊加了個“副”字。父親感到顏面盡失,一氣之下,將媽媽打了個半死。媽媽鼻子青、眼睛腫,幾天不能出門,為此哭了好幾場。從那以后,我一直光著腳上學。盡管學校離家三十里地,但我再也不敢提買鞋的事了。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現(xiàn)在回想起這些事,我的心頭雖然有一種幽幽的苦澀,但面對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祖國,我深感無比的幸福,由衷地覺得只有比較才有鑒別:眼下還有多少人穿勞保鞋?還有多少人為買一雙勞保鞋而絞盡腦汁?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祖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物質(zhì)生活還是人們的精神生活——我們的責任只能是“擼起袖子加油干”,在不同的崗位上書寫各自的“奮進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