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8
安徽蚌埠·柳之光
筆者身邊的兩個女兒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人,正值人生的“黃金時期”。大女兒是1974年出生時,“文革”尚未結束,極左路線盛行,本人受到株連,就想靜下來看書寫字,大女兒出生時取名“靜”。二女兒是1977年出生的,出生的那天,筆者和母親、大姐一直在三院的婦產(chǎn)科門口靜候,因為是難產(chǎn),大夫問:“保大人,還是保小孩?”筆者不假思索回答,“保大人,也要保小孩!”二個小時過去了,當聽到孩子第一聲啼哭時,心里猶如金屬撞擊,甭提多高興,當即取名“錚”。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如今,兩個女兒都成家立業(yè)并有自己的孩子,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熱潮中,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商貿(mào)公司。在淘寶網(wǎng)開店,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十幾年來從來沒有出過事,雖然沒有華麗的光彩,卻頑強默默演繹著自己的一生,在創(chuàng)造財富的過程中,實現(xiàn)個人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女兒的自強、自立也是老人的福氣。平凡簡單,安于平凡,真不簡單。
筆者和老伴也是“60”后的老人了。兩個女兒特孝順,幾乎都在女兒家過,一來解決第三代孩子上學吃飯問題,二來父女能天天見面。節(jié)假日,女兒不忘父母,帶我們?nèi)ヂ糜?,會用手機拍照,留點溫馨回憶,平時吃的穿的全想到,身上的名牌高檔衣服全是女兒從網(wǎng)上購買的,女兒支持老爸的業(yè)余愛好,讀書看報寫東西,凡是發(fā)表的或未發(fā)表的小感悟及所有的文字材料都是大女兒在公司打印的。每當飯前,女兒總備好酒杯,讓老爸呷一口,活活血。女兒說,孝敬父母,每一天都不算晚,只要父母開心就行。
2014年10月底,老母親病逝。大女兒擔當起“大指”,小女兒接待應酬,老母親的后事辦得井井有條,舅爺、叔爺、堂弟沒有一個“找茬”的,老姊妹五人出錢出力沒有一個“找事”的,受到街坊四鄰、親朋好友的“點贊”,惹得四個姑姑說,兩個女兒是“女漢子”,還是閨女管用,俺哥俺嫂省得操心了。如今,兩個女兒在微信里建了群,家中的大番小事,調解矛盾都在微信里“搞定”我和老伴在想,今后家族中的決策權完全可以交給值得驕傲的兩個女兒,畢竟女兒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我們的眼中兩個女兒已經(jīng)完全可以擔當家族的新脊梁的角色。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在和女兒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我和老伴從不介入或干涉女兒的生活和事業(yè),多聽聽女兒的心聲,說過無效的事不說,做不了的事不做,“家和萬事興“,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才是健康長壽的必要因素。“膝下有女萬事足”,老人一定要學會珍惜自己擁有的,知足常樂,隨偶而安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