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1
安徽廬江·葉明國
在合肥市廬江縣城的老二中學校東北角,有一個不大的安置小區(qū)叫竹林小別墅;臨近迎松路開有一家小飯館,是一座二層半的小洋房,店名原來叫“天地壹號”(現已更名)。提起它,廬江城里多數人可能還不知曉,而它卻響譽桐城、樅陽、無為和廬江鄉(xiāng)鎮(zhèn)。因為它是廬(江)樅(陽)桐(城)南陽葉氏(水心堂)七修宗譜的“策源地”,是葉氏家族七修宗譜的“聯(lián)絡站”。
“天地壹號”跟我家有何關系呢?因為它的“主人”就是我家兒子。它“存世”七、八個年頭,于今春移主?!疤斓匾继枴睂ξ壹乙粺o是處;但對家族來說,“歪打正著”促成了七修宗譜大業(yè)。還有一點值得欣慰的是,我們通過“天地壹號”,用自己的言行為族人和子孫做出了榜樣,讓良好的家風得以沿襲傳承,希望是千秋萬代。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敬宗愛族講奉獻。我族始遷祖貞一公之父,是元末明初“浙東四先生”之一南陽侯葉琛,祖籍浙江麗水。始遷祖貞一公兄弟四人奉母命避難,明初由金陵經婺源,輾轉遷至古桐城(樅陽、桐城)定居,后開椏至廬江。我族六修宗譜是民國十三年,早已過了古人說的“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2013年,家族中曾有一長輩發(fā)起“七修”倡議,后來不了了之。當時我在廬城鎮(zhèn),因為工作比較忙,沒有精力參與,只伸了一下頭。2016年春節(jié)后,我調到縣直單位,天時地利人和,祖蔭庇佑,在天地壹號飯桌上,我有幸碰到了同城工作的同輩三個兄弟,一提到修譜之事,三言兩語,立馬產生共鳴,決心共擔起修譜大任??紤]到籌備期間沒有經費,我?guī)ь^承諾,把兒子租用的“天地壹號”上半層,自己做主無償作為修譜辦公用地,可用至結束;另尋親出人,修譜出錢出力。其他三個兄弟也是如此。古語說得好,“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開弓沒有回頭箭,找資金、覓老譜、尋宗親。當年后期雙休日,四人加上一個領頭長輩,交錯奔走在廬江、樅陽、桐城、無為之間,私家車輪番跑了20多趟,吃飯輪流作莊,喝酒由領頭長輩提供,筆墨紙張大多靠“蹭”。沒有亂花募捐來的一分錢。正式啟動后,外地宗親到“聯(lián)絡站”絡繹不絕。我把發(fā)起人捐錢捐物之事廣為宣揚。一人傳一地,感染一大片,獻愛心的宗親似波濤洶涌而來,銀行和微信轉賬一個接一個。在2017年正月初五動員大會上,在我的鼓動下到會宗親現場認捐70多萬元。年齡最長的82歲捐了4萬,最小的3周歲捐了1千元(我家孫子用壓歲錢);最多的捐了10萬元,一位五保戶宗親還贊助了200元。愛族之心,可嘉可頌!
誠實守信不負人。我家兒子少不更事,本在社區(qū)工作,而他一心想自己“打拼”創(chuàng)業(yè)。2013年底留職停薪,在本地流轉了近千畝土地種植玫瑰花,沒本錢就把家里住房作抵押,貸款60萬元,第二年退股家里沒收到1分錢,打了“水漂”。2014年5月,他又自作主張租賃毛坯房開“天地壹號”,室內外裝潢加餐廚設備花了30多萬元,全是賒欠。年底要賬的,全部找到我。按說,我可以一推了之。但是,我和家屬商議,做人不能留罵名。常說“父債子還”,我們卻“子債父償”。我和家屬明確作了分工,欠公家的債(銀行貸款)由我還,“天地壹號”欠債由她還。從此,我的工資就沒有往家拿過一厘,至今還在還貸?!疤斓匾继枴鼻穫谌ツ甑走€清。我們目的就是要起到表率作用,教育兒子做事要講信用道德,做人不能丟了根本,不然今后無法立身!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積德行善廣傳遞?!疤斓匾继枴苯洜I期間,常有沿街乞討人員,家屬給菜給飯;賣藝的來了,讓小孫子遞上一兩枚硬幣;收廢品的來了,半賣半送。2020年春節(jié)后,新冠疫情肆虐,“天地壹號”與其他門店一樣封閉歇業(yè),防控卡點有幾人在值守。因為是“三無”小區(qū)沒有物業(yè),值守人員想喝一口熱水都難。我把此事說給家屬聽,家屬馬上就明白了我的意思。自2月8日開始,她每天帶孫子去店里燒水并送至卡點,連續(xù)送了56天。祖孫一起“學雷鋒”,受到了值守人員的一致稱贊。
“天地壹號”雖然已經消失了,但是它對葉氏家族的貢獻,我們不能忘記;它對我的家庭影響很大,家風傳承就是一塊“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