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1
安徽蕪湖·孫鳳山
想起兒時的火盆,就像吃酒釀元宵一樣甜蜜和溫暖。想起火盆溫暖的家,叢生的鄉(xiāng)愁,飄啊飄,朝著一個叫做根的方向——落。家是用來愛的,梳理生命不可忽略的鄉(xiāng)愁和溫暖。
火盆是民間居家烤火取暖的器具,瓷盆、瓦盆、鐵盆,都能承受悶燃,谷類癟殼、麥麩豆莢、柴禾木屑等都能作為燃料?;鹋鑿膩聿粡垞P(yáng)熊熊的燃燒,只是原始得挽留火星,把溫暖置于人們腳下。她的位置總是低于人們的目光。人們總想接近她。
火盆屬于寒冷的冬季,屬于暖和的享受,屬于母親勞作的故事,屬于傾心傳遞溫暖的愛,那種舔犢情深、呵護(hù)有加的愛。愛往往就從飲食起居、生活瑣事起步。
點擊進(jìn)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母親總是早于我們兄弟姊妹起床,越是寒冷的季節(jié),越是起得比我們早。起床以后,母親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生火,爐灶里的火最先燃亮家的早晨。爾后,我們就能傾聽灑掃庭除的聲音。在做早餐的間隙,她舀一盆癟殼或者麥麩之類,從爐膛里鏟來一锨火星,再往上蓋一層灰燼,用以遮擋煙氣灰霧。準(zhǔn)備完火盆,母親開始喚我們起床。有時候,一邊喚,一邊把我們的貼身棉衣,在火盆上少許烤一烤。我們一起床便能擁有溫暖,享受這樣的溫暖真愜意。在寒冷的日子里,因了火盆,母親喚我們,甚至聲音都是暖和的,喚我們起床,更是有了一種把握。
我們親切地接近火盆,在母親欣慰的目光中深入早晨。陽光一樣地,還有我們的心境。
在滴水成冰的時候,我們請母親也來火盆旁烤一會,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冷,你們烤。對母親來說,有我們這句話,還有永遠(yuǎn)的忙忙碌碌,也就夠了。
在那個年代,癟殼、麥麩是不多的,與一個冬季的需求有很大距離。母親便到堤頭埂上揀拾牛屎,親手做成一塊塊巴掌大的屎餅,曬干以后,既可以當(dāng)柴禾,又可以烤火用。在母親的感化下,我數(shù)次隨同她一起揀拾,做了兩次屎餅,則忍受不了刺鼻的騷澀味。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愛,是多么不易,學(xué)會愛又是多么容易!望著我的怯場,母親深情地笑了,沒有讓我再做,也沒有讓我不再做,只說了一句讓我終生受用的話:你自己把握自己。穿過寒冷的,是火盆一樣未經(jīng)雕琢的溫暖;寒風(fēng)打結(jié)的,是火盆一生的淳樸和燜燃。想起一盆溫暖四溢的火種,我真舍不得離開一房老屋。
愛總能愛得透徹并義無反顧,用不盡的努力。母親覺得火盆不夠完美,要制作一只火桶,盛放火盆,既可以坐在火桶上烤火,又可以起到保溫作用。她精選來幾捆糯稻草,親手一把一把地編制成橢圓形的火桶,鄉(xiāng)鄰羨慕不已,競相仿效。后來,我們都學(xué)會了編制火桶,也學(xué)會了面對寒冷的方法。溫暖別人的人生,則剛剛起步。我們需要培植愛和愛的方法。
在母親的呵護(hù)中,我們溫暖地度過了一個個嚴(yán)寒。后來,我們離開母親的身邊,不再需要火桶。只要輕輕按一下遙控器,空調(diào)便隨我們的心意運轉(zhuǎn)起來。第一次望著騰空而來的暖氣,母親自然有一種新奇的笑,我隱約發(fā)現(xiàn),她的皺紋里流淌著一種尷尬和失落。母親在我這里的時候,我總是默默地把遙控器遞給她。她還是那句話:我不冷,你們開吧。多少溫度,你們自己掌握。是的,溫度可以由自己掌握,可那博大的愛呢?我們永遠(yuǎn)享受不盡,永遠(yuǎn)由愛我們的人掌握!我們被愛,被掌握的是愛我們的方向,盡管愛的方式千差萬別。
點擊進(jìn)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想起火盆,冬天不再寒冷;想起火盆,溫暖便從心里點亮接力的愛和愛的人生。房前屋后的臘梅象征著家園的溫馨,恪守著季節(jié)的輪回,于是便生了懷念,心中的火盆便長了鄉(xiāng)愁,溫暖家的愛戀和廝守。火盆其實是一種溫暖的寄托和感恩,是對生命的思索與磨礪。心靈的自由放逐久了,難免要尋覓歸宿?;鹋柚谖?,恰如風(fēng)箏的引線,牽動我的鄉(xiāng)愁,總能給生活平添幾多溫暖。
想起火盆,渴望付出溫暖便擁有溫暖。擁有了溫暖,便擁有了萌發(fā)希望的墑情;留住了溫暖,便留住了伸延生機(jī)的激情;享受了溫暖,便享受了人間的真情。盡管火盆在燜燃中夾雜著些許無奈與苦澀,在溫暖中捎帶著些許蕭殺,但那份遠(yuǎn)離喧囂浮躁的鮮活、遠(yuǎn)離功名利祿的清新卻是掩蓋不住的,一如花開向外的美。
然而,火盆遠(yuǎn)去了,成了一種珍藏的記憶,溫暖卻永駐心頭……
【作者簡介】孫鳳山,安徽省蕪湖市作者,1994年加入中國作協(xié)。已在《人民日報》(作品版)等3290余家媒體發(fā)表作品,已獲《人民文學(xué)》第二屆“科學(xué)精神與中國精神”全國征文大賽一等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