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1
安徽合肥·吳子新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巢湖南岸的廬江縣原新渡公社吳家稍雍容華貴的吳家祠堂一直閑置著,當?shù)卣v出祠堂的房子來盛農村孩子們的讀書聲。十歲那年,父親牽著我的手,走過高頭墩小河上的小木橋,送我到吳家祠堂上學。
報名時,老師問我姓什么。我說:“姓吳,淝南稍里吳”。老師又問我叫什么名字,父親連忙說:“還沒有起名。拜托老師給起個名?!?/span>
老師得知我有姓無名,便問父親:“按照淝南稍里吳宗譜里的輩分,應該是那一輩分?”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父親像背誦口訣一樣,對老師說:“世遵天家憲,常懷君子心……應該是‘子’字輩?!碑攬觯蠋煘槲移鹆嗣?,并告訴我,第一個字是姓氏,后面兩個字是名字。
上小學三年級以后,經常聽到大人們在一起說道宗譜,我懵懂地問父親:“什么是宗譜?宗譜是干什么的?”
父親看著我滿臉疑問,說:“宗譜是族源叢書,記錄的是每個姓氏成員出生根系、離世時間、生活經歷和社會業(yè)績;宗譜不僅編訂了上代和后人一代代的輩分,還有激勵一代代族人做人為本的家風家訓。淝南稍里吳是從第八世開始編訂的輩分:世遵天家憲,常懷君子心,正大光先澤,公平裕厚箴?!?/span>
父親還告訴我:“宗譜里輩分的20個字,還是淝南稍里吳家族的家訓?!雷裉旒覒棥菏侵竾覍用?,要求族人世世代代遵守國家的憲法,永遠遵紀守法;‘常懷君子心’:是指社會層面,要求族人在社會活動中心懷若谷,坦坦蕩蕩做人;‘正大光先澤’:是指族人個人形象,要求族人創(chuàng)業(yè)光明正大,樹立典范;‘公平裕厚箴’:是指生活層面,要求族人君子取財公正公平,生活富裕之后要規(guī)勸后人,戒驕戒躁,富不能淫。一句話,燒火要空心,做人要忠心。”
父親的話,使我懂得了家族輩分20個字的內涵,明白光會背誦永遠不夠,關鍵是要牢記家訓,保持一顆感恩之心,做一個對社會有擔當、對事業(yè)有責任、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2009年3月14日,淝南稍里吳宗親在廬江縣新渡農莊舉行續(xù)修宗譜儀式,是繼1947年六修宗譜、停隔62年后得以七修,我有幸擔任編委。而后,工作上班之余一邊走村進戶登記,收取健在人口入譜費每人30元,一邊為吳氏宗親尋祖追根記錄家史,研究族源支系和宗親人物生平事跡。
第一次打開第六次編修的宗譜,翻開散發(fā)著宣紙香味的宗譜全書,我認識了淝南稍里吳的起源。原來,我的始祖姓姬,后由江南延陵郡名下五房分支,皆姓吳。清代順治年間,先祖崁公北遷至廬州淝水之南的同大圩后灣長町疃,支系命名為“淝南稍里吳”,并在長町疃一帶繁衍生息。百年后的乾隆25年,淝南稍里吳在吳家稍建成了三路兩包廂吳家祠堂,始修淝南稍里吳《吳氏宗譜》。
2016年元月,淝南稍里吳七修宗譜結束,180套(每套46冊)宗譜被認領一空。統(tǒng)計資料顯示,1947年六修宗譜時整個淝南稍里吳在冊人數(shù)6千余人,而七修宗譜人數(shù)不完全統(tǒng)計5.5萬人,其中健在人數(shù)3萬余人。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在淝南稍里吳家族家訓的熏陶下,吳氏后人謹遵祖訓教誨,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做事。吳常關、吳懷銀、吳正元等老紅軍、老八路為建立新中國歷經戰(zhàn)火;吳孟復(原名吳常燾)建國前任暨南大學教授,建國后,歷任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教授、安徽省教育學院教授、中國語言學會會員,著有《桐城文派述論》等專輯和叢書,是當時桐城派中最有實力的廬江作家;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吳懷祺,獲碩士學位,為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研究院講師、博士生導師;全國知名畫家吳蒙、作家吳晨笳、吳子長等為繁榮現(xiàn)代文化揮毫作畫、著書立說,輝映典冊;獨臂教師吳子斗身殘志堅,先后被評為安徽省“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安徽省“殘疾人自強模范”、全國教育系統(tǒng)“三育人先進個人”,吳子萍將自己的腎捐獻給丈夫,挽救了丈夫的生命,被評為“中國好人”……
傳承祖訓振家風,文明家風代代傳。淝南稍里吳先人們編訂的祖訓(輩分)促進了無數(shù)個家庭家道興盛、和順美滿,更激勵著一代代后人: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明禮讓以厚風俗,講法律以警愚頑……
【作者簡介】吳子新,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從事過省報記者。1982年起先后在《人民日報》《安徽日報》《江淮》《新安晚報》《未來》報刊和《同步閱讀》《首都文學》《江淮文學》《寧古塔作家》等電子雜志發(fā)表新聞通訊、散文、詩歌等12300余篇(首),獲過全國小說征文一等獎和多次名次獎,出版《鄉(xiāng)村看臺》《古往今來看同大》《鄉(xiāng)韻自吟》等個人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