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8
山西太原·史彥軍
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終究還是在家譜之上罷。家譜,宣名其上者,是亡故的親人,余下之空白處,則是未亡人將來的去處,從祖上至今,一代代的家族宗親便都掛在了那卷家譜里。打開我家的家譜來看,爺爺、奶奶是我熟悉的人,再往上看,便都是未曾謀面的親人了,爺爺?shù)母赣H、爺爺?shù)臓敔?、爺爺?shù)淖娓福瑢盈B之下足有六代人,再往上看的話,家里的家譜己經(jīng)擺放不下了,只能到村祠的家譜堂去觀瞻,那里是全村人的大家譜,一間五十平方的大屋,滿墻的白布,白布之上是毛筆寫就的人名,密密麻麻層層疊疊,仔細(xì)觀來,宣名其上的亡者多到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便是我們史家村的祖宗先人。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我家住在史家村,除了嫁來的媳婦,全村人都姓史,是一個純“史”姓的村落,沒有外門雜姓。史家村每家都有一份家譜,大都是六代人左右的小家譜,這里面有至親的父老,還有本家的父老,上下打量觀瞧,便能知道村子里誰才是至近的本家人,本家人我們也稱作“自家人”,都是不出五服的親人,遇事情的話,還是本家人最給力,都是同一個家譜的至親人,生在一個村子,都曾是一個父親的子嗣后人,開枝散葉之后,便成了本家人,扯根問祖近得很,就是死,也得排在同一個家譜之上,左右看看,不還都是咱本家人么!所以,你說,生在一起,死在一堆,這本家之人該有多親才對,所以,本家人在村子里便是彼此的依靠了。
每年的年三十,父親總是先把自家的家譜從柜子里取出來,用雞毛撣子認(rèn)真地擦拭灰塵,然后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堂屋的供桌之上,敬香奉茶供酒,擺放時令的水果點心,香爐是早就買好了的,里面放入了五谷,家譜懸掛在山墻之上,左右擺放著五色彩紙。家譜年三十打開,焚香請祖,直至正月初五才送走,這其間,每頓飯都要先供奉了祖宗先人,我們才能動筷吃飯,我家祖宗的家譜擺在客廳左面的堂屋,而堂屋又與廚房相連,我們做好飯菜端進客廳,便先將飯菜擺供在祖宗家譜的供桌之上,稍放,行禮,請祖宗先吃,我們再端起來進客廳,進了客廳的餐桌便是我們的飯食了。
母親說,祖宗是保佑我們的魂靈,要時時刻刻敬著我們的祖宗先人,不能有半點的不敬。每遇我們忘記了點香,忘記了供奉,母親總是嚴(yán)肅地教育我們,讓我們趕緊補香補供,一點兒都疏忽不得。
本家的王大娘常年住在石家莊,但過年這幾天她鐵定要回來,因為家里還要供奉老祖宗的家譜。老伴身體不好,常年住在石家莊兒子家養(yǎng)病,老伴過年回不了老家,她便成了守護家譜的人。王大娘說,過年了,哪能不回老家呢?如果過年不回來,咱家的祖宗先人回家來了,誰供奉?所以,她無論如何也要回來,哪怕天寒地凍,哪怕大雪滿天。我們本家人都說:“那么遠(yuǎn)的路,不方便的話,您就別回來了,咱家的祖宗先人我們?nèi)继婺┲兀I不著!”王大娘卻說:“那不行,雖說咱們供著同樣的先人,但你們的孝心是你們的,我的孝心是我的,只要我能走得動,便得護著這個家,供奉咱們的先人。”瞧瞧,這外來的媳婦,還真不是外人,用心守護著咱的家譜,我們都被王大娘的家族精神所感動。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我們史家村,仔細(xì)算來,全村人都是一個祖宗,從村祠的大家譜上便能尋得真章。所以,每到春節(jié)這幾天,村祠的大家譜懸掛起來了,貼了春聯(lián),供奉了香火,全村人都來祭拜先祖,有生孩子的人家,要送幾掛鞭炮掛村祠門囗炸一炸,告訴先祖,后人又生下子嗣了,咱們后繼有人了。春節(jié)的日子里,村人們?nèi)ゴ屐粜卸Y上香,供奉自己的先人,然后再到滿墻的祖譜上尋找自己的分支,尋著分支往上看,一代代的先人都曾是自己的親人哇,那咱屋里站著的,院里跑著的,便都是我們今世至親了。
家譜是根,家譜是親,家譜是愛,家譜是家,無論我們走多遠(yuǎn),家譜都把我們緊緊拴綁在一起,永不分離,你,你們,都是我的至親!
【作者簡介】史彥軍,男,太原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供職于太原鐵路局,文學(xué)作品散見于《中國鐵路文藝》雜志,《都市》雜志,《文學(xué)少年》雜志,《中國青年作家報》,《山西晚報》,《山西農(nóng)民報》,《山西工人報》,《太原晚報》,《太原日報》,《太原鐵道報》等報刊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