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9
(曹克考點評:《本傳》正文簡短,但文中附錄了傳主的部分詩作,極有收存價值。對于傳主的詩文,一般地只在文中引用,或在譯文集中刊登,而在傳記中附錄傳主的詩文,是個創(chuàng)舉,故而推薦,以饗讀者。)
極敷王老夫子傳
先生諱貫三,字澤鴻,號極敷,邑庠中名士也。父號毅菴、伯魯川公,皆吾鄉(xiāng)望人。
先生性聰頴且好學(xué),於書無所不讀,尤深於古。培奉父命從先生遊,日者受《幸臣論》,先生曾出其手所評定者,以課諸子。培歸,捧以顧於父,父曰:“斯文之妙,先生之評盡之矣!先生誠深於古哉,願汝曹效之?!睍r光緒丙申歲也,解舘,候同學(xué)諸子,約以來歲新正某日啟學(xué)。至是,果來,不幸而先生病矣;閱月而先生竟卒矣!子一:曰紉香,甫一歲焉。
嗚呼!今先生往矣!先生之詩文遺稿猶在人間。培謭陋無文,雖勉爲(wèi)先生傳,豈足以盡先生之高哉?
因卽先生之詩,聊錄一二於左,以垂不朽而並爲(wèi)後學(xué)之鑑焉云爾:
和端甫倪伯《王玄拜隱侯》原韻
屢遣旌旄出浚郊,伊人永誓隱衡茅。
詔封采邑憑岡阜,恩拜公侯到嶺坳。
松號大夫龍變甲,樹名將師雨鳴鐃。
更招宰相山中住,共輔太初氏有巢。
觸燕有感
(時先生之伯與父繼逝,故作此。)
離合無常撇眼過,愁人觸物淚滂沱。
同棲雙燕飄然去,失伴羣雛怎柰何?
壘破堂前驚月色,泥啣江上怯風(fēng)波。
低飛嫩羽齊書案,高興頑兒欲綱羅。
待到烏衣豐八月,好將玉剪掠三河。
一朝展翅鵬程去,定許觀光美更多。
齋中春雨
把卷字隱隱,開簾風(fēng)習(xí)習(xí)。
雲(yún)垂雨意重,樹歸鳥聲急。
拈筆索佳句,尋思久不得。
破屋俄驚漏,催詩滴似刻。
詠燈檠
蒙君照顧讀三編,愧我叨光己十年。
種出蓮花生座下,願償油價選青錢。
崔侍御和李白
旅雁當(dāng)空破客愁,聲聲報道順風(fēng)舟。
帆迎遠(yuǎn)嶂山疑倒,棹下急湍岸亦流。
愧我無才覊魏闕,留君不住憶江樓。
明公妙句期嘗和,此後相逢幾度秋。
和張謂壹郎中
高風(fēng)落木聳嵬峨,載道驪駒不忍歌。
人看離愁秋景淡,鳥啼別恨夕陽多。
巫山匹馬嘶斜嶺,洞水孤帆棹遠(yuǎn)波。
三峽難通三楚夢,天涯地角兩如何?
嚴(yán)河南赴長水使君餞送
(夜席上,王維贈以詩,嚴(yán)因和之。)
門前綠柳綴青絲,偏鎻河南去客眉。
松柏華堂蒙餞席,芭蕉彩筆贈詩詞。
衢中尙醉堯樽滿,卒上還思漢月遲。
長水近來民足否?諸公禮樂俟他時。
夏日偶成二首
書齋鎮(zhèn)日課諸童,得閒尋詩筆未工。
掩住柴扉西曬日,引開松徑北來風(fēng)。
【又】
窻外兒童竹馬過,舌蓮剌紙送秋波。
儂心欲把先生覷,那料先生預(yù)覷他。
峕光緒三十四年 歲次戊申 仲冬月上浣 之吉
門人 江恩培 薰沐頓首 敬選
【注】
幸臣論:即《戰(zhàn)國策》所載的《幸臣論》,是一篇短文,作者莊辛。記載了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在郢都失守逃到成陽后,莊辛告誡他的話。幸臣:被寵幸的大臣。原譜把“幸”一字,書為“古辛兩字”,大錯,作者考訂更正。
解館:舊時謂書塾停辦或塾師解聘;亦指塾中休假。 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房文淑》:“月余, 鄧 解館,謀與 前川 子同出經(jīng)商?!?清·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放年學(xué)》:“兒童之讀書者,于封印之后,塾師解館,謂之放年學(xué)?!?/span>
啟學(xué):此指學(xué)校休假后又開學(xué)(開課)。
端甫倪伯:即倪端甫,作者生平不詳。伯:稱呼。
王玄拜隱侯:典出宋代王安石《草堂懷古》詩:“周顒?wù)靼⑻m若,婁約身歸窣堵波。他日隱侯身亦老,為尋陳跡到煙蘿?!痹娭械摹半[侯”指的也是王玄。王玄:漢景帝時隱士,隱居山中,多次拒絕朝廷征召,漢景帝親臨其隱居之山封他為侯,宋之問詩中有“王玄拜隱侯”之句,說的就是此事。拜:此指授與官職,任命,如“封侯拜相”;隱侯:封為隱侯。
衡茅:衡門茅屋,簡陋的居室。晉·陶潛《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詩:“養(yǎng)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衡茅改色,猿鳥交驚,夫何至陋之窮居,獲此不朽之奇事?!?明·陳汝元《金蓮記·彈絲》:“ 琴操姐久居樂籍,尚少奇逢。妾身困守衡茅,怎諧佳偶?!?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夢狼》:“甲曰:‘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關(guān)竅耳。’”
松號大夫:松樹的名字叫“大夫”。"大夫"讀:dài fū,即五大夫松。《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始皇﹞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fēng)雨暴至,休于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 明·李夢陽《鄭生至自泰山》詩:“有無丈人石?幾許大夫松?”
烏衣:黑色衣服,此指燕子的羽毛,為黑色,喻為衣服。
燈檠:即燈架,指古代照明用具。語出韓愈《短燈檠歌》。
三編:比喻讀書勤奮。典用“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lián)起來;三:概數(shù),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叨光:猶言沾光,有時用作客套話。明·陳汝元《金蓮記·覲圣》:“叨光遇主,金蓮雖寵微躬;借照成讐,玉燭實招讒口。” 清·李漁《慎鸞交·悲控》:“郎爭氣,妾叨光?!?”
棹:船槳。棹:原譜書為“掉”,誤,校注者更正。
嚴(yán)河南赴長水使君餞送:作者步韻和唐·岑參的詩《使君席夜送嚴(yán)河南赴長水(得時字)》:“嬌歌急管雜青絲,銀燭金杯映翠眉。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辭。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馬去遲。寄聲報爾山翁道,今日河南勝昔時。”
舌蓮:“舌燦蓮花”的省語,形容人口才好,口齒伶俐,能言善道,有如蓮花般地美妙。典出南朝·梁·僧慧《高僧傳》里,記載,南北朝高僧佛圖澄的一段事跡:后趙國主石勒在襄國(今邢臺)召見佛圖澄,想試驗他的道行。佛圖澄即取來缽盂,盛滿水,燒香持咒,不多久,缽中竟生出青蓮花,光色曜日,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