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0
作者:安徽廣德·王健
隨著人們時髦地對家風、家訓(xùn)進行追溯,特別是有影響的中央電視臺,拉著鏡頭對人們街頭進行隨機采訪,在公眾場合問及家風家訓(xùn),這就自然地引發(fā)了很多人對自身家風家訓(xùn)的思考。然對我來說一時感到蒙圈,我的家風家訓(xùn)根本沒有像電視鏡頭上被問及的人中,說的那樣頭頭是道,他們的家風家訓(xùn)是那樣的顯而易見,對我來說實在有點慚愧。
如果也要追溯,也得容我細細回味。我的家住在三省交界八縣毗鄰的山城廣德。在我的記憶中,父母都是公職人員,我很小的時候就住在城里,當時時髦地稱是吃公糧的家庭,雖不用種田做工,但我家的實用工具是一應(yīng)俱全,記得一般工具有老虎鉗、錘子、起子,農(nóng)用工具有鋤頭、撬、彎刀、斧頭、大小水桶等等,還有一些小的工具一大箱,有一個專門存放的地方,對我當年小的時候,也是物質(zhì)貧乏的年代,簡直就是玩具的大世界。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這些家用工具對父母是公職人員來說,上班時間都是用不上的,但業(yè)余生活中,很多工具都能用上,還十分實用。像那個年代城市土地沒有現(xiàn)在這么金貴,也沒有文明創(chuàng)建的要求,自家房前屋后種點菜,只要勤勞挖挖拋拋就能如愿;買來柴火自己剁小,燒火做飯,那時燒火做飯,沒有煤氣,家家有灶,戶戶煙囪冒煙;日用水是用水桶在井里挑來吃、用;遇上停電和家里東西壞了都自己修,這些工具就成了寶貝。不管出現(xiàn)什么都難不到我們家人,一但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全家總動員,全員參入自己動手來解決問題。這也是當年毛主席提倡的“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寫照。
現(xiàn)在還清楚的記得,家里在屋前開了幾箱地,種過各式菜品,自己享受著自力更生的美食,有時吃不了,還送鄰里。幾箱地就像一個變戲法的寶貝,因為萬物土中生,春種、夏管、秋收,來回倒騰,一家人業(yè)余時間忙的不亦樂乎。這樣既享受了勞動的快樂,種出來的各式菜品,也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現(xiàn)在難得一見的綠色食品。
印象最深的是種過一箱西紅柿。父親大男孩有擔當,鋤頭挖地,翻箱,整箱;母親購苗下種;我有水桶高了,我負責澆水。等苗有一定的高度時,我們?nèi)铱倓訂T,用斧頭剁棍、彎刀削柴,給西紅柿苗搭架,這時一般每顆苗上都會開滿毛絨絨的黃花,黃花退卻就會結(jié)出一片綠色小西紅柿蒂,搭好的架支撐著它們,讓它們無憂無慮的生長,這就是西紅柿整個前身演變過程。特別是西紅柿成熟的時候,站在不遠處,眼見碩果累累,鼻嗅特有的馨香,那是一種別樣的感受,真是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感覺。這整個過程簡直就是一部自己動手,親身實踐,體驗感受改造自然的一部大片。
還清楚記得,有一回家里停電,但鄰居家有電。這種情況原來也發(fā)生過,是自己家保險絲燒了,遇上這種情況,父母在家時是手到擒來,可現(xiàn)在父母不在家,我沒有膽怯,而是學(xué)著他們做的程序,自己動手接上了電,隨著電燈的明亮,我當時還小的心靈無比的敞亮。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在美麗的小縣城,山城廣德生活中的家就是這樣,使我產(chǎn)生了什么事都自我動手的習(xí)慣。俗話說:好的習(xí)慣會受益終生,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形成不靠別人,自己動手的家風家訓(xùn)?,F(xiàn)在時代在變,不變的是家風家訓(xùn)的傳承。
有首詩寫的好:“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人們也常說靠墻墻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自己最可靠。正如習(xí)總書記在兩院院士的講話中提到,很多東西是要自力更生,創(chuàng)一流佳績,特別是高科技的核心技術(shù)是要不來、討不來、花錢買不來的,非得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這些諄諄教誨,余音繞耳。
我思考著,我幡然醒悟,原來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訓(xùn),是深入在骨子里的不知,是隨風潛入夜的不覺,我感謝我的父母,感謝我的家有這樣的家風,我會努力地把這一家風傳承下去。國是千萬家,家是國的組成細胞。讓我們每個家庭都有好的家風家訓(xùn)得以傳承,讓正能量充斥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