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4
安徽樅陽·章子勇
父親章迎甫的形象我永遠記得,慈眉善眼,絡腮美髯,能識字,能吃苦,有耐心,有毅力,挺樂觀的硬漢。當他劃船出湖務漁時,當他擎球引獅登高拜長江時顯得特別英武。我還記得,每年元宵節(jié)晚上“拜長江”之后,父親回到家里方興未艾,母親端上一大盆子熱氣騰騰的糯米湯圓,一家人圍著餐桌歡快地進食,父親邊吃邊談章家的來龍去脈: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我合明牌樓章氏是全城章氏的一個支族。全城章氏人文始祖為炎帝神農(nóng)氏,遠祖為周初國相姜尚。姜尚次孫姜虎封于鄣國,傳十三世,于公元前664年(春秋時間)鄣國被齊國所并,鄣國末代之君姜韅去“鄣”之邑(即“阝”)為“章”,以立章氏。他遂為章韅,舉家徙居河間。章氏初興河北省河間,大興于福建省浦城。時際唐末五代,章仔鈞、練夫人保全芝城(即現(xiàn)建甌市),恩活十萬生靈,德昭天地,譽為全城章氏首祖。合明牌樓章氏首祖章通道、諱興五,系章仔鈞十七世孫,于南宋末年遷居于桐東合明山陽(即今安徽省樅陽縣橫埠鎮(zhèn)方家倉)。740余年來,其興盛為大族、望族。明朝中期,有七世章綸出類拔萃,為明正統(tǒng)十年(1445年)進士,多年擔任知州知府,官至參政,辦事敏捷,直言剛正,善政良多。
他去世后承恩御葬合明山陽育才半島之端烏石咀太守墩。育才半島直揮白蕩湖心,太守墩三面環(huán)水,風景絕佳。綸公墓前立有殿頂華表,表身高達四米,金龍抱柱,中嵌大碑,大碑上方陽刻“奉天勒命”篆書、下刻贊辭:“學與宦成,德與功立,遺愛在民,伊誰可極……公也不死,以銘共石。”清乾隆年后期(約1785年前后)章綸九世孫,即十六世章治捷(字松溪)、章治祥(字芝軒)、章治貴(字蘭亭)三兄弟自章家老屋徙居烏石咀,始建漁村,以務漁為業(yè)。從此,他們便常伴在先祖綸公墓表身邊。
往昔白蕩湖有王家套和土橋兩個水口直通長江。每年春汛之期,江魚經(jīng)水口溯入水草豐茂的白蕩湖覓食,產(chǎn)卵繁殖,給白蕩湖帶來豐厚的漁業(yè)資源。烏石咀漁民為感謝長江恩賜的福祿,在每年元宵節(jié)晚上舉行隆重的“獅燈拜長江”的祀典。
父親章迎甫(1897—1969年)系二十世,系章綸的十三世孫,是“獅燈拜長江”的第五代傳人。因他心胸開闊,輩長實誠,能識字,精武術,會輕功,族眾推他為“首老”。父親遵照先祖綸公“仁義世傳、文武雙修”的家訓,于每年臘月中、下旬漁閑季節(jié)組織漁村族眾習文練武,并安排“獅燈拜長江”五代傳人練舞獅燈、唱大戲。舞獅燈重任由九人擔負,分三小組,每小組三人,一人拿燈球,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三小組輪換上演。能擎球引獅登高拜長江的僅有吾父能行。唱大戲劇目為《孫悟空大鬧天宮》、《還魂記》(即《牡丹亭》)、《陳世美不認前妻》。唱主角的多為章禮元、章銀苗等人,他們識字斷文,相貌堂堂,演技頗高,常常引起觀眾的笑聲和掌聲。舞獅燈的還要扭秧歌的相伴,扭秧歌的是村里美男美女,扭起來風情萬端,給觀眾以美妙的享受。父親指揮若定,日夕不遑,忙在其中,樂在其中。他顧不了家,家務重擔全落到母親俞氏身上,我家兄弟四人、姐妹四人,可想而知母親是怎樣的含辛茹苦,但她曾不埋怨父親,而引以為榮。
大年初一剛過,正月初二到初六,每天夜晚向沿湖東邊十幾個村莊出燈表演。正月初八到十二,每天夜晚是向沿湖西邊的十幾個村莊出燈表演。沿湖多數(shù)村莊是合明牌樓章氏族人的聚居點,因而這一活動不僅是春節(jié)聯(lián)歡,而且是家族聯(lián)誼。父親迎甫公是場場領頭,族人尊稱他“大爹爹”。正月初七和十三夜晚夜不出燈,在村里臨時搭建的臺子上唱大戲。正月十五夜晚(元宵節(jié))在烏石咀頭上隆重舉行“獅燈拜長江”祀典。
“獅燈拜長江”是春節(jié)活動的主題,以前的活動都是為其作鋪墊的。是日傍晚,漁村挨家各戶掛起了紅燈籠;咀頭“樓臺”層迭(是用十六張大桌子壘疊三層),光艷奪目;“樓臺”前邊的平坦場地從百上千人群,扶老攜幼……非凡的氣象與湖水相映,宛如蜃樓仙境。首先是鑼鼓響起來,秧歌扭起來,諸多魚燈游起來(它是預示新年漁業(yè)豐產(chǎn)的吉兆)。接著獅燈舞起來,獅燈真象一尊威武的雄獅,雄獅張開大口,兩眼炯炯發(fā)光,朝著舞動的燈球張口即咬,燈球閃到那里,它就撲到那里,時而翻滾站立,時而奔跑向前,連跑帶滾,引得人們大聲喝彩。漸入高潮時,突然場地上燭光更亮,鳴炮驟響,拿燈球人即是父親迎甫公,他憑借輕功矯健地躍上“樓臺”,雄獅跟隨燈球迅捷地飛騰上去??裎枰魂囘^后,雄獅突然站立起來,踞高臨風,隨著燈球的指引,向南方的大湖長江一拜、再拜、三拜。然后獅口張開,吐出一掛紅幅,幅上有聯(lián)曰:“江德配天,欽崇祀典降福祿;湖恩濟世,護佑黎民垂平安?!眻龅厣蠚g聲雷動,此刻人們忘卻了舊年的苦難,迎來了新年的精氣神。父親也是務漁能手,能吃苦耐勞,而且腦子靈活,準確判斷魚情,憑借務漁收獲養(yǎng)活了八個子女,而且將三子一女送入學校讀書,學有所成。新中國建立后,他擔任農(nóng)會會長,是漁民的榜樣,一船當先,百船快行,漁村在艱難中逐漸興盛。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父親迎甫公去世后,烏石咀漁村的“獅燈拜長江”年俗終結(jié)了,但其精神長存,其間寓含的家國情懷還在。正是父輩的精神激勵,我的大哥曾參加了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為創(chuàng)立和保衛(wèi)新中國作出了較大貢獻;我的二哥穿著草鞋擔任鄉(xiāng)長,帶領鄉(xiāng)民興圩造田種糧,解決了鄉(xiāng)民的吃飯問題;我則在鄉(xiāng)村中學教書育人,遵循章氏育才學堂祖訓:“敬先賢,植德培學,以繼興鄉(xiāng)宿志;啟后昆,耕經(jīng)耨文,是承育才傳人。”我將“獅燈拜長江”寫進了我的長篇小說《舟渚風云》,也寫進了家譜。
【作者簡介】章子勇,安徽省樅陽縣橫埠鎮(zhèn)育才村人,出生于1949年10月,退休前為中學高級教師,利用業(yè)余時間撰著700千字長篇小說《舟渚風云》,展現(xiàn)了一軸育才興家、科教興國文明發(fā)展史的長卷。退休后致力于家族文化研究,系中華章氏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安慶章氏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合明牌樓章氏宗譜六修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