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7
作者:安徽桐城·汪向軍
說起古董,真的沒有,倒是有一個殘缺的小瓷器,讓我一直珍藏著。
這件不起眼的小瓷器,它曾經(jīng)擺在我奶奶房間的桌子上,在它的旁邊還有個梳妝盒子。從小時候到現(xiàn)在,我都沒有弄清楚它究竟是做什么的,反正我只知道奶奶把它當作寶貝,或許這是我爺爺奶奶之間的愛情信物,也或許是奶奶的心愛。奶奶的娘家離我們家不遠,她很小就到我們家做了童養(yǎng)媳,后來有了我的父親,我的三個叔叔、四個姑,這在當時,算是一個龐大的家庭。因為家里窮,父親瞞著奶奶去當了兵,二叔過繼到宿松,之后就在那邊成了家,但與老家這邊的親人一直都還在走動。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兒時的清晨,我總喜歡趴在奶奶的桌子上,看奶奶梳頭,印象中我的奶奶特別愛干凈,藍色的大襟褂子洗得一塵不染。頭發(fā)梳好后,還盤成一個髻,接著用黑色的網(wǎng)罩給罩起來,然后用八根銀叉插在發(fā)髻上,奶奶去世后,那些銀叉也不知道散落到哪里了。如果是梔子花開放的季節(jié),奶奶還摘幾朵,別在頭發(fā)上。梳完頭,落下來的頭發(fā),記得奶奶就把它塞進這個瓷器里。那個時候覺得奶奶特別美,一頭長發(fā),個子又大,父親的模樣就跟奶奶差不多。每次跟奶奶去樅陽的麒麟鎮(zhèn)趕集,奶奶總是前牽牽,后拽拽,一切收拾得利利索索的,才滿意地出門。我也愿意成為奶奶的跟屁蟲,奶奶是非常慣我的,小時候,奶奶就把我?guī)г谶吷纤X。但主要的,還是跟著奶奶有麻花、油條吃。
最近搜索了一下,原來這個小瓷器叫粉彩喜字壺,壺體花卉紋雙喜字,色彩艷麗,色澤層次分明,質(zhì)感粉潤柔和,生動傳神,細致入微;器型規(guī)則,由壺體、壺流、壺把三個部分組成。當然這是殘件,不知道奶奶從哪個地方得到這把壺,成了她藏頭發(fā)的好地方。自從奶奶去世后,我就把它帶回城里,畢竟她是奶奶的心愛之物,原來這里面還有許多奶奶的頭發(fā),隨著幾次搬家,頭發(fā)沒有了,很慶幸這殘壺還在。看到它,就仿佛奶奶還在身邊。
真的很感謝我的奶奶,為她的子孫傳下了這件“寶物”,我視它為古董加以珍惜呵護,如有可能將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