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作者:湖北公安·陳可
一年的時間伴隨暑假的結(jié)束流逝了大半,這個季節(jié)應(yīng)該是我們有口福的日子,爺爺種的甜瓜像山一樣堆在角落里。辛苦了一年的莊稼漢,誰勤快誰懶惰,從他們種的瓜果的肥瘦就可以判斷出來。
爺爺原先住的地方是個美麗的小村子,堤邊是一眼望不到頭的一條河。村前耕地是爺爺一輩子守望的根。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他總愛在田間地頭忙碌。爺爺除了是個好干部以外,還是個善于種瓜點豆的人。他種的西瓜、桃子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童年,是物質(zhì)匱乏時期最好的純天然食品。
可是這次回來,我們已經(jīng)與爺爺人世相隔。爺爺?shù)膲炇俏覀兓丶业牡谝徽?。爺爺?shù)膲炡I蠚埩糁鵁^紙錢的痕跡。在我們回來之前,墓邊干干凈凈、雜草已除,父老鄉(xiāng)親們已經(jīng)自發(fā)地為爺爺掃了墓、獻了花。我們感謝這些沒有留下名字的鄉(xiāng)親們。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爺爺這輩是從外地搬遷到村里的,真正融入這里,注定要付出了更多的艱辛與努力。
我領(lǐng)著孩子來到爺爺?shù)哪骨凹腊?,思緒又回到了很小、很小的時候,無論是當干部還是當普通老百姓,爺爺都是村里公認的好人。勤勞持家、心存溫良、與人為善的家風,一代代地浸透在我們的骨子里,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
爺爺是村里最勤快的莊稼漢。即使是生病的時候,爺爺也要扛著鋤頭出去。他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 他每天都要看看菜地里的黃瓜苗長出來了沒有、西瓜田里旱了沒有、瞧瞧幫別人插的秧泛綠了沒有。
童年記憶里,我家最熱鬧的事就是爺爺組織我們幫別人寫春聯(lián)。一大早、爺爺自己到供銷社買來一張張大紅紙,把它們鋪得平平整整、剪得整整齊齊,把最心愛的毛筆拿出來,反復(fù)濯洗。我家為左鄰右舍寫春聯(lián)已經(jīng)成為一種沿襲的習慣。我們不僅不收成本費,而且爺爺還會煞費苦心的,根據(jù)每家每戶的特點為他們設(shè)計春聯(lián)。
記得有一年的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開始腌制臘肉、臘魚,村子里有了春節(jié)的氣氛。可那天爺爺從早上起來就悶悶不樂,因為他聽聞昨晚村委會通報了楊木匠家一年辛苦打家具,卻因為小孫女得病而全年虧空的事。爺爺知道這件事后,比誰都著急。他問我奶奶說:“家里還有啥好東西?”不管春節(jié)夠不夠,我們先拿一刀臘肉、二十斤米,一起去楊木匠家看看……”
進到他家,楊木匠正蹲在地上抽煙。小孫女大病初愈,奶奶正在給她喂白粥 。我仔細一看,那哪里是白粥,分明就是一大碗白水呀!爺爺同楊木匠拉起了家常,關(guān)心地詢問他的身體情況,安慰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送米和送肉的細節(jié),我已經(jīng)記不清楚了。但我永遠記得楊木匠接過春聯(lián)時,感動得老淚縱橫的樣子。
時隔多年,我仍然記得對聯(lián)上清楚地寫著這樣的話:“金斧砍出搖錢樹,玉鋸拉來聚寶盆。”爺爺?shù)倪@副對聯(lián)通俗易懂、話語暖心,激勵這個家庭早日走出困境。后來,楊木匠一家成為村里第一個住上小洋樓的,春聯(lián)里的話得到了驗證。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爺爺平日沒給我們講過什么大道理,但他對別人無私的幫助、對家庭的責任感,深深影響了媽媽、舅舅以及我們這一輩。在我們眼里,種善因得善果,與人為善、樂于助人,這些好品質(zhì)就是家風,是爺爺留給我們的傳家寶。
此時,站在爺爺墓前,看著已經(jīng)日漸老去的父親母親,慢慢長大的孩子,我不禁感慨萬千。正如母親所說:“關(guān)心別人、幫助別人就是對爺爺最大的孝。啥時候都要牢記我們是爺爺?shù)暮蟠?。不忘根本,方能行得正、走得遠?!?/span>
爺爺墳旁有棵蒼老的柚子樹,蒼翠挺拔、枝繁葉茂,不管風來、不管雨過,都是那樣筆直挺立。在朦朧的淚光中,我又看著柚子樹,似乎許多個小柚子裂開,各種表情的爺爺出現(xiàn)在肥碩的果實里。不知不覺,爺爺已經(jīng)離開我們十多年了。
【作者簡介】陳可、湖北省文聯(lián)主管《中華文學》簽約作家,荊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2017年4月,她參加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培訓(xùn)班。2004年,她獲得第六屆全國語文教師“四項全能”競賽作文類一等獎。她創(chuàng)作的散文《舌尖上的公安 滿足你的味蕾》曾獲得公安縣第三屆“孱陵好聲音”作品提名獎。她業(yè)余愛好散文、詩歌寫作,有作品發(fā)表于美國《詩天空》、菲律賓《世界日報》、《湖北教育》、《荊州當代詩百家》、搜狐網(wǎng)、百度、環(huán)球自媒體、《三袁》、《福建文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