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8
安徽合肥·王建設(shè)
一生纂修地方志41載,過手了巨量的方志史料,也觸接一些地方家乘、譜牒及宗系世譜著述,常讀而研之。
年少時,常聽祖父叨念:“咱家不是這兒的,是山西洪洞老鸛窩大槐樹那兒的”。祖父還說關(guān)于“解手”一說的來歷及“小腳趾復(fù)形”的原因,說民謠云:“誰的小腳趾甲兩瓣瓣,誰就是大槐樹底下的孩”。那時,少不更事的我深為不解,一直都對另外一個遙遠(yuǎn)的家充滿神往感。及至多年后,翻閱我《王氏總譜》方才明了,這些皆出自族譜錄。祖父過世后,父親又常對孫系一代續(xù)說家族史。
點擊進(jìn)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吾族乃皖北黃河故道王氏一分支,打從明洪武三年(1370年)自山西洪洞縣遷徙碭山縣,已逾650余年,繁衍20余代。2019年9月我在本人主編的安徽歷史名村《王明集村志》后序曰:“王氏居碭(山)凡二十余代,承先賢基業(yè),繼前輩懿德,忠國,孝親,教子,睦鄰,稼穡;耕讀傳家兮,誠信做人;胄裔錦衍兮,英才輩出;知學(xué)知行兮,授業(yè)興??;鄉(xiāng)賢輩出兮,有抗倭英烈焉”。
2010年前后,蒙山西地方的信賴相托,我以專家身份助臨汾市安澤縣纂修地方志。因了安澤縣與洪洞縣毗鄰,在安澤縣人員的安排下,我曾三踏洪洞縣,造訪了洪洞古城斯地,了解了其淳淳民風(fēng),尤以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最令我緬懷,每臨均游。
其間抽暇拜訪過洪洞縣志辦,幸與該辦主任、《洪洞縣志》主編張青結(jié)識,因為同仁,交談甚歡。臨別,張青先生贈我一部《洪洞縣志》(上下卷),并操筆為我題辭,我欣然納之。
《洪洞縣志》記載:大遷徙中,移民雙手被串綁,在官兵的押送下上路,凡大小便均要向解差報告:“老爺,解開我手,我要溺便”。長途跋涉,大、小解次數(shù)多了,便將這種口頭請求趨于簡化,只要高呼“解手!”,彼此便心照不宣。于是,“解手”便成了大小便的同義語。還記載:“官兵解押百姓后,怕人逃跑,將每人小腳趾砍上一刀,以做識記。后來,移民的后代腳小趾甲便成了復(fù)形”。
并非虛言,我家鄉(xiāng)碭山方言至今仍將大小便說成“解手”,而我族自祖父以下幾代,凡男丁小拇腳趾甲均有分叉,尤其我族人都酷愛食醋,這些都恐為祖輩遺傳基因所致。
這些年,我數(shù)讀《洪洞縣志》,感悟良多。中華民族史脈亙久,文化輝煌,木本源流者,國之史、地之志、族之譜,乃其巍峨文明殿堂三大礎(chǔ)石。作為新中國名志,《洪洞縣志》大篇幅記載北宋末年宋室南遷開始到明朝洪武、永樂形成高潮、及至延續(xù)到清中葉移民大遷徙的情況,極為珍貴。不惟這些,志載尋根祭祖園祭祖堂內(nèi)設(shè)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囊錄的812個姓氏族譜,其家規(guī)家訓(xùn)足以展演了世祖先賢立身處世、守家治業(yè)的思想。
我老父,一位抗戰(zhàn)時期參加新四軍的老革命,生下我們兄妹10人,一生一直諄諄教導(dǎo)我們守持家道,誠信做人,為民服務(wù),效忠國家?!拔幕蟾锩睍r期生活比較困難,吃飯時兄弟姊妹相互謙讓,察視飯菜的量,決定自己的攝入量,都希望他人吃飽吃好,寧可自己半飽,大多情況下,本來欠足的飯菜卻有剩余。2014年5月2日,我們30余個小家庭在淮北市為老父90誕辰慶壽,通過祝壽來弘揚(yáng)革命家風(fēng),在當(dāng)?shù)貍鳛榧言挕r《淮北日報》社、淮北電視臺均作報道。
縱覽中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觀念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家風(fēng)對家族的傳承至關(guān)重要,沒有淳厚的家風(fēng),無以使一個家族延綿不絕,更無法使一個家族不分崩離析。有認(rèn)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家風(fēng)是一個有影響力有美譽(yù)度的家族必備要素,也是一個家族最核心的價值。先有氏族血親,而后才繁衍出了各個小家庭。
點擊進(jìn)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想我王家這幾輩子嗣,世代都一直承傳著王氏家族的淳厚家風(fēng),分別教育和感化著每一個小家庭的各位成員。
而今,老父已逝矣,但家風(fēng)仍在賡續(xù)。遙想洪洞大槐樹,中國800多姓氏的家族之根——那里濃縮了華夏的大半部古文明史,那里是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家風(fēng)液汁的地方。
【作者簡介】王建設(shè),安徽地方志專家(退休),男,1956年10月出生,大學(xué)中文,高級職稱。1981年從事地方志工作(退休),閱歷修志41年,為國家方志界迄今參加全國三輪修志的寥寥者,方志界元老。先后涉足省、市、縣(區(qū))第一、二、三輪各級志書編纂,以及省行業(yè)專業(yè)志、市縣部門、企業(yè)、鎮(zhèn)、村志的纂修,參與指導(dǎo)、主編、評審60多部各級志書約2000多萬字。社會兼職:中國民俗學(xué)會理事;中國攝影藝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北京《中國村志》系列叢書常務(wù)副總編;安徽省地方志資深專家;珠海市特聘史志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