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河南內(nèi)鄉(xiāng)·李焱
“有媽在,你就是再大也是娃!”
去年以來,每當我走到梳妝臺前,從鏡中瞥見臉部那塊微小的疤痕,就想起那次動手術期間媽媽所說的這句話,頓然升騰起“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的驕傲自豪感,手術前中后媽媽對我呵護有加的過往就像電影回放一樣歷歷在目......
前年10月份,我猛然發(fā)現(xiàn)臉上長了一個小疙瘩,經(jīng)醫(yī)生診斷為“囊腫(俗稱‘粉刺’)”,醫(yī)生、愛人以及見到我的同事,都一再規(guī)勸我:“割了算了,長到那里實在難看;別擔心,這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手術?!?/span>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誰料想,年近八旬的媽媽聽說后,拿起電話就訓斥我說:“割它干啥!不痛不癢的,再說,你已經(jīng)50來歲了,也不圖再尋媳婦了,難看一點怕啥?傷筋動骨一百天,手術期間一旦有個差池,后果難以想象?!蔽覍に家幌胍彩牵蜎]有再理會它了。
由于媽媽的堅持,原本一個小小的囊狀良性腫塊,變得越來越大,就要和棗核一樣大了,并且,緊鄰眼部,如果再不處置,恐怕情況不妙。于是,在僵持了半年多之后,于去年初,終于決定要割掉它了。媽媽眼看拗不過去了,只好讓父親騎著老年三輪車拉著她,對縣內(nèi)外所有相關醫(yī)院、診所等進行了不低于10次的考察論證,從中選定一個相對最為安全的地方后,才勉強同意手術。
動手術那天,她和父親至少比我提前半個小時到達醫(yī)院,親眼看著醫(yī)生對醫(yī)療設備再次清洗了一番,還就每一個細節(jié)叮囑醫(yī)生注意注意再注意。盡管這樣,在手術前,她還在做最后的勸阻,看到實在說服不了,頓時淚眼婆娑;手術期間,她緊緊地攥著我的手心,手指在我的手心輕輕地摳挖著,好讓我分散些注意力不至于太疼痛。我揣測,打針或手術期間,一般都打有麻醉針,患者并不覺得疼痛,然而,在針即將扎入皮膚前的那一刻,恐怕大部分人都要恐懼。當然,我也概莫能外。因此,媽媽的這一做法,的確消解了我不少的恐懼和痛苦。
手術后,她搶先將醫(yī)藥費給結(jié)付了。因為,我和他們分居兩處,所以,一再囑托我遵從醫(yī)囑,還將經(jīng)精心準備的一大兜子營養(yǎng)品塞給了我,眼看著我消失在視野中才回家。
手術的傷口被縫了三針,每隔一天要換藥一次,大概半個月之后才可以拆線。在此期間,她每天至少要打三個電話,問詢情況,千叮嚀萬囑咐要我多加注意;她竟然把傷勢無限放大,讓親友們到家里探望,姐姐、哥哥、弟弟拿來的營養(yǎng)滋補品,比所有的醫(yī)療費價值都多,搞得我非常尷尬;每次到醫(yī)院換藥,她總是提前等候,臨分手時,每次都以沒有給我做飯照料為由,塞滿我最喜歡吃的食物。
在第一次換藥的那天,我剛從公交車站點下車,就看到她和父親把老年三輪車??吭谀抢锏任遥瑘?zhí)意讓我乘坐,以便可以少步行幾百米到醫(yī)院。
“媽呀,我不是三歲小孩了,你們咋還這樣呢?煩不煩人呀!”
父母均已年近80歲了,而我也50多歲已到知天命之年了,他們才應該是需要我們關心照顧的對象。而他們卻對反其道而行之,對我這么異常溺愛,使我感到十分不自在。加之,虛榮愛面子的我,常常為自己沒出息沒作為到這般年齡了還沒有私家車而沮喪,如今,又要讓我乘坐著老年三輪車,這可是行走在大街上,要是讓熟人看見,讓我情何以堪?剎那間,我氣不打一處來,對著她怒吼道。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娃,你是我的心頭肉呀!我咋能不稀罕呢?有媽在,你就是再大也是娃!”
媽媽當然看出了我的不滿,一把將我抱到懷里,手指在我的頭發(fā)間摩挲著,哀怨地回應道。
俗話說: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聽聞此言,我頓覺被幸福滿滿地包裹著,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
是呀,父母的掛念,是世間最深的掛念,父母的嘮叨,是世間最美的聲音;世間唯有母愛,從不以占有和索取為目的,是世界上無條件、最無私、寧愿傾其所有的情感:不僅要生養(yǎng)我們,還要想盡一切辦法,以免我們來到世上后,受到一絲的委屈和不適,遭到一點的不公和歧視,對于子女們哪怕工作生活中再微小的事兒,也被他們當作天大的事兒來處理,只要兒女們快樂地活著,就是他們最大的快樂。
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手術非常成功,也按期拆線了,媽媽依然隔三差五打電話過問叮囑,直到傷口痊愈才轉(zhuǎn)移了牽掛關心的主題。而對于他們所做的一切,我卻早已忘卻了,只有在無意間照鏡子瞧見那塊疤痕時才想起。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難道不是嗎?子女對于父母,他們喪失自我的任勞任怨、病了堅持做飯、疼了獨自看病......甚至就連我們淡忘他們,我們都覺得理所當然;哪怕我們已是壯年,還永遠把自己當作少不更事的孩童去享受他們給予的心懷和疼愛,還永遠把他們視同當年三、四十歲的壯年去對待,對于他們的嘮叨、溺愛,卻予以厭煩、埋怨、責怪、呵斥、推搡等來回應。
【作者簡介】李焱,男,漢族,中共黨員,政工師,中國金融作家協(xié)會會員,本科文化程度,現(xiàn)在河南內(nèi)鄉(xiāng)農(nóng)商銀行工作。本人先后在教育部門、政法部門、黨政機關、農(nóng)商銀行工作過。自幼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至今,已在《人民日報》、《半月談》等市級以上媒體發(fā)表各類體載文章6000多篇(首),獲各類創(chuàng)作獎超百篇(次),先后被相關單位部門媒體評為“優(yōu)秀通訊員”、“十佳通訊員”、“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等,其事跡被《中華合作時報》等媒體刊載。已出版作品選集《一路跋涉一路歌》、《彼岸》,主編、參編《規(guī)范化操作規(guī)程》、《金融三字經(jīng)》、《農(nóng)村合作金融志》、《公文寫作暨新聞宣傳培訓教材》、《信合人》雜志等90多部(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