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017-黃魯山公逸聞
發(fā)布日期:2021-09-12 瀏覽次數(shù):320
作者:安徽樅陽·黃文麗
黃彥彬,字聘珍,號魯山,生于光緒癸未年(公元1883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卒于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生前擔任高林郭(現(xiàn)橫埠鎮(zhèn)官塘村高林隊)莊黃氏戶長,是當?shù)刈钣绣X的開明紳士之一,他的聲望也曾威震一方。現(xiàn)記錄其逸聞二三事如下。
魯山公非常重視教育,他有五個兒子,長子振寰留學日本,次子正亞北京大學畢業(yè),三子新明南京高中畢業(yè),四子天初畢業(yè)于重慶大學,后任蕪湖安師大校長,教授職稱,五子延初河南大學畢業(yè),解放后任河南商丘市科協(xié)主席。
清朝末年,就在黃仿石公從日本留學回來,于黃氏祠堂旁建立“礪須小學”以后,魯山公也積極響應仿石公提倡新學、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的先進性號召,從族中拿出公款,就在高林郭村莊的西南側建起了一座新式學堂——黃氏達材小學,學制六年。這是一所家族式小學,據(jù)村中老人們回憶,校內(nèi)有三棟房子,東西各兩棟是草房,中間坐北朝南一棟是瓦房,有四五個教室,學校的四周砌起土夯五板高度的土墻,足足有兩米多高,墻基用的是大石頭。學校的大門樓就設在校園的南面,門頭上一塊長約兩米多的青石板(青石板至今還保存完好)上刻著“黃氏達材小學”六個大寫的楷字。校園內(nèi)各種花草果木四季飄香,一片生氣盎然。
據(jù)曾經(jīng)就讀于此校的黃應東老師回憶,每每果實成熟季節(jié),學生和老師一樣,總能分到一些果子帶回家與家人分享。而且更重要的是,此校是家族式小學,族人子弟入學不用交學費,外族子弟入學,雖收學費,但也是很少的,一般家庭能承受得起的。據(jù)說,當時黃鎮(zhèn)將軍在礪須小學就讀,享受的就是族人子弟入學的待遇??梢姡斏焦诿駠跄觏憫滤枷胫みM了。
該小學幾十年來也為新中國培養(yǎng)了不少優(yōu)秀人才,僅高林郭就有黃海(生前就職于省人事廳)、黃貫昌、黃友紅(曾從事俄文翻譯,安慶師范學院教授)等進步人士。解放后“黃氏達材小學”改名為“樂群小學”,取消了家族式管理,成立董事會,由當?shù)卣庸?。后來,“樂群小學”被五四年的大水沖垮了土墻,為了安全起見,一九五五年,政府將該校遷移到附近的寺墩,改名為現(xiàn)在的“馬鞍小學”。也就是說,“馬鞍小學”的前身就是“黃氏達材小學”,它從民國前建立到建國后改名,一共有三四十年的歷史,它所存在的歷史性意義是不可小覷的,且魯山公的功德更是不可估量。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民國二十三年,橫埠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第二年春月,饑民四處要飯,餓尸橫野。魯山公積極主動地參與仿石公組織的施粥振災事宜,成為主要經(jīng)辦人之一,他帶頭組織族中大戶首先捐出大米800擔,而且規(guī)定:凡是黃氏族人都可到族中領牌,另外,族中出閣女子也可在族中領牌,每人每天憑牌領兩碗稠粥,回來加水可供全家人度命。這項振災施粥義舉一直延續(xù)到那年小麥接荒,挽救了無數(shù)的黃氏血脈子孫,此事件一直到今天還被村中老人們口口相傳。
魯山公不僅重視教育,更注重黃氏家族的人丁繁衍。據(jù)說,在那個饑荒動亂年代,我的老爹爹因家中無糧,準備帶著妻兒一路要飯到江南一帶落戶,被魯山公知道了,立刻阻止了他們,并且送來一擔稻以解燃眉之急。他說,“你們不能走,族中已經(jīng)有幾家出去要飯了,至今還生死未卜,你們再一走,族中人就更加少了?!庇谑牵业睦系患揖陀肋h地留了下來,后來也就有了老爹爹四個兒子的房頭,才有了我們這些曾孫曾女們,同時還成為了高林郭莊人丁最興旺的黃氏一族了。正是以魯山公的長遠目光和肩負家族發(fā)展重任的擔當精神,使黃氏家族成員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也才有了今天高林郭的人丁興旺發(fā)達、黃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發(fā)揚光大。
小時候,總是聽到稱呼黃建平老師(魯山公之孫,生前從教于馬鞍小學)的一大房頭為“行(hang)里”,不明就里。后來,從老人們敘述中得知,“行里”的“行”就是指“煙行”,是專門收購制作黃煙煙葉的行鋪。在清朝時候,只有狀元郎等級別的家族才有資格開煙行,而且還必須受朝廷指定才可以經(jīng)營。那年代土匪較多,出門運貨帶銀元是必須要押鏢的,所以家里要培養(yǎng)一些習武家丁,因此這種生意也絕非等閑之輩可以為之。
據(jù)說,在清末年代,高林郭以北的一個村莊里,有一戶大族一直在做煙草生意,但由于家族開始衰敗,收購的煙葉也越來越少,不能滿足供應。其時有一個六安煙客結識了魯山公,出于對魯山公人品的賞識,這位六安煙客愿意與魯山公長期合作。于是魯山公開始在高林郭開起了煙行,從此以后,煙行的興起曾使他家族的歷史一度走向輝煌,他的聲望也一度聞名鄉(xiāng)里。據(jù)魯山公的曾孫敘說,土匪晚上到他家偷東西,只要說出魯山公的名號,土匪會立馬恭敬地把東西還回原處,不再侵擾。那時“高林郭”的村名也因魯山公的威名而響譽一方。
不幸的是,魯山公也因為煙行而付出了生命。那年,有位住在他家的六安煙客得了傳染性痢疾,家里人都不敢接近這位煙客。為了竭力挽救他的性命,魯山公每天不離左右地精心侍候他,可不料自己卻被傳染上了。由于當時醫(yī)療條件的限制,再加上他已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了,最終,魯山公被痢疾奪去了生命,享年五十六歲。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平凡中幽微之光閃耀,苦難中方見良知與擔當!魯山公的這種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對族中人的扶危濟困和他不顧生死的擔當精神,都是我們后輩人值得發(fā)揚的優(yōu)良的黃氏家風。縱觀《黃家山家譜》,看那些一代代的黃氏杰出人物,猶如點點星火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同時也照亮了我們后輩人前進的道路,從而使黃氏家風代代相傳,黃氏圣祖名留青史,德馨遠播。
此文是作者在修改家譜期間,通過對村中老人采訪后整理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