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方家譜杯征文】 №:0086-父母留給我特有的家風
發(fā)布日期:2021-09-17 瀏覽次數:295
作者:山西陽泉·蔡永慶
在鄉(xiāng)下,年邁的老父母仍在種著四畝多責任田,幾次勸說無果。對于父母的那份固執(zhí)和堅持,我常常無能為力。不是說種地不好,而是擔心他們的身體。
父親的身體一直不太好,背越來越駝,人越來越消瘦。母親患有高血壓,走路緩慢,經常頭暈,靠吃藥維持。然而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他們,舍不得將心愛的土地送給別人,更別說自己不種撂荒。對于他們來說,那厚重的黃土地,已經深深地融入到生命里,去不掉、奪不走。
前幾天,實在放心不下,匆匆忙忙趕回家。已是掌燈時分,孤零零的小院在安靜的鄉(xiāng)村夜色里就如一個失血的心房,顯得無精打采。進門后,家里只有一盞小節(jié)能燈孤獨地亮著,昏暗中,兩位老人正在吃晚飯,我?guī)缀鯚o法辨別他們的面目,那一刻感覺心里酸酸的。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為什么不換個亮一點的燈呢?”我說。
父親答:“又不是繡花,要那么亮做甚,過去你奶奶點著一盞小煤油燈還紡線織布呢。”
從我記事起,父母就是這樣,能省就省,他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浪費。小時候,因為吃飯時不小心有米粒掉在地上,經常挨父親的巴掌。母親則經常對我說:“成由勤儉敗由奢,糟蹋糧食就是造孽?!蹦赣H沒上過學,字識不了幾個,讓我意外的是諸如“成由勤儉敗由奢”之類的至理名言,她總會時不時說出一些,而且深解其意,用得恰到好處。對此,我曾經問過母親,母親告訴我,這都是她小時候我的外公外婆教的。后來,我明白這就是傳承,代代延續(xù)、生生不息,成為一個家庭特有的家風。父親告訴我:“有一個好的家風才會有好的國風,國家是啥,國家就是由無數個小家組成?!比缃裣雭?,父親說得非常對,傳承家風其實就是傳承國風,傳承家風就是延續(xù)中華數千年的文明。
晚飯后,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并沒有睡的意思。兩位老人坐在小凳子上你一言我一語開始抱怨我,配合得很默契——抱怨我不應該回家。其實,我知道這不是他們的真心話,因為我從母親的目光中讀到的是喜悅,從父親的眼神里看到的是開心。
我笑笑說:“當爹媽的不應該對兒子這樣虛?!备赣H說:“啥是虛啊,我們怕影響你的工作啊,既然掙著公家的錢,就要摸著良心做事?!苯又褪敲看位丶叶紩v、反反復復不知講了多少遍的話,如用心工作、誠實做人、遵守信諾、和善待人等等。安靜下來的時候,我總在想,如果要對父母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許他們真的不懂,會反問:“是啥?”但他們卻用一生的實際行動在踐行著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價值觀。沒有誰刻意要求,他們習慣了但凡做事都要先摸摸自己的良心,他們沒有信仰,只有一顆懂得敬畏的心。
那一晚,父親數落夠了才慢慢起身。他的行動明顯有幾分遲緩,走到院子里,他抬頭望了望天說:“咋還是沒有下雨的意思呢?”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上蒼發(fā)問。
記得小時候,父親經常對我說:“無論啥時候,都要懂得敬重天地,一個人連天地都不敬重了,這個人天不怕地不怕,啥事都做得出來?!笔堑?,人只有心里有了敬畏,才會懂得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反之,就會成脫韁之野馬,無拘無束、肆無忌憚。的確,人類常常自譽為萬物之靈,卻丟棄了最起碼的敬畏之心,為眼前的發(fā)展,對資源無限制地挖掘,對生態(tài)造成嚴重破壞,結果呢?干旱、洪澇、颶風、地震等,在強大的自然面前,人類才逐漸意識到其實自己渺小得不堪一擊。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第二天,早飯后,因為急需趕回城里,我再次嘗試勸說年邁的父母放棄田地,依舊無果。父親說:“我和你娘就是種地的人,種了一輩子地,如今快入土了卻把土地撂荒,除非我們死了,只要還能動一天,土地就要種一天?!边@就是我的鄉(xiāng)下父母,倔強的父母,讓我牽腸掛肚的老父母。我知道,他們的固執(zhí),實際是在堅守一份傳承,履行一份責任。
第三天,其實,在如今的鄉(xiāng)村或都市,有千千萬萬個像我父母一樣的人,他們心懷敬畏、敬業(yè)愛崗、誠實守信,他們正直善良、勇敢堅強,這品質和作風就如血液一樣流淌在他們的身體里,體現在他們行動中,深深地融入他們的靈魂。他們正在一天天老去,他們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和作風,正是我們這一代人該繼承的。傳承好他們心底里那份沉甸甸的敬畏,傳承好上一輩優(yōu)良的家風,就是傳承中華民族數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之風。
【作者簡介】蔡永慶,男,90年畢業(yè)于山西師范大學,高級經濟師職稱,愛好文學,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山西日報》《山西經濟日報》《陽泉日報》等報刊、雜志發(fā)表文章3000多篇,并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