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311-憑本事吃飯
發(fā)布日期:2021-10-18 瀏覽次數(shù):248
甘肅會寧·魏建華
我在上小學的時候,有時候會不經(jīng)意讀幾句父親掛在墻上的兩幅條屏上的句子,一副是:“一等人忠誠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另一幅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上中學時,我對一些做人的大道理已經(jīng)懵懵懂懂,父親便對我講,這兩幅字畫是你爺爺寫的,是你爺爺傳下來的家訓,長大后你要努力去做,努力遵從。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大學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后,我注意到我們家鄉(xiāng)的大多數(shù)人家,凡喜歡字畫的,大都掛著“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的條屏,這也是村子里家鄉(xiāng)人的共同“家訓”,大多數(shù)家庭教育子女都是朝著“忠臣孝子,讀書耕田”這兩個方面去努力,進而步入社會,做人做事。
據(jù)我父親講,我的太太(曾祖母)25歲就守了寡,當時我爺爺5歲,我太太正懷著我二爺,二爺是隔肚子生的。我的太太寡婦拉娃娃,長期為兩個兒子,為家庭生計操勞,二十七八歲時就因生活勞累哭瞎了雙眼,但卻艱難而又堅強地供給我爺爺、二爺都讀了四五年私塾,沒有成為當時社會上的“睜眼瞎”。要知道,在舊中國,農(nóng)民大都是文盲?。‘斎?,讀了四五年私塾的我爺爺輩無緣仕途,肯定當不了“忠臣”,那就做一個一輩子“耕田”的“孝子”吧。據(jù)村里的老人講,我爺爺、二爺對我瞎眼的太太的孝順在村子遠近是出了名的,民國時我爺爺還被當時的鄉(xiāng)公所授予“梓里十大孝子”呢。
我爺爺供給我父親讀完了初中,雖然由于家庭條件限制沒有繼續(xù)讀書,但我爺爺卻給“子繼父業(yè)”仍然當農(nóng)民的兒子——我父親在“忠臣孝子,讀書耕田”家訓的基礎上,又將鄭板橋的詩作“流自己的汗……”親自寫成條屏,作為家訓,裝裱后掛在墻上,目的是用家訓的方式引領子女今后在生活中如何做人。
我是改革開放后我們村子里第一個考上大學,走出農(nóng)村的。當我在縣城里有了自己的小家,當上干部后,父親將我爺爺寫的兩幅條屏都送給我,讓我掛在家里,并不厭其煩地告誡我:“你現(xiàn)在是吃公家飯的‘體面’人了,有做‘忠臣’的條件了,一定要按照你爺爺寫的條屏上的話去做,憑本事吃飯,誠實工作,本分做人,不能多貪多占公家的便宜啊?!?/span>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如今,我兒子也大學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考取國家公務員了,我雖然沒有將我爺爺寫的條屏傳給我兒子,卻將條屏的內(nèi)容不厭其煩地講給兒子聽,我對兒子說,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忠臣孝子,讀書耕田,憑本事吃飯,誠實工作,本分做人,廉潔奉公的家風家訓要在我們家永遠傳承下去……
【作者簡介】魏建華,筆名胤凌,甘肅會寧人,1985年畢業(yè)于慶陽師專中文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1990年開始發(fā)表文藝作品。迄今在《飛天》、《貴州作家》、《民間文學》、《山海經(jīng)》、《中國故事》、《上海故事》、《藍盾》、《人生與伴侶》等全國100余家報刊發(fā)表小說、散文、紀實、故事等各類文學作品600余篇、180多萬字。部分作品被《讀者》、《意林》、《特別關注》等全國20余家報刊選載。近年在全國各類征文比賽中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