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312-爺爺·父親·我
發(fā)布日期:2021-10-18 瀏覽次數(shù):271
河南確山·時雙慶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叫做時莊的小村子里,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過的。說起我們這個小小的家族,我總有一份難以割舍的情感和執(zhí)念。
【爺爺】
爺爺活著的時候,是村子里的長者,他在我們村子里的輩分最高,威信也最大。
打我記事起,爺爺就身體不好,他經(jīng)常坐在老家的門前,少言寡語。但是,村子里有重要的事情,一般都要請爺爺參與,并征求他的意見。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記得有一年,村子里殺豬。一大早,爺爺已搬著凳子做在院子上頭,這個行當還離不開他的指揮。等眾人把豬抬到殺豬案上,就該老隊長大顯身手了,他提起那尺把長的殺豬刀,明晃晃的,刺人的眼睛。然后,瞪著大眼睛,像是對著敵人,一刀刺上去,那豬“嗷”地一聲長叫,一股鮮血順著拔出的刀把噴涌而出。
豬消停了,老隊長要亮出絕活了,只見他輕輕地用刀在豬的一只后腿上劃開一條縫,變戲法般地從背后抽出一根細長的鐵棍來,那棍足足有兩米長,手指頭那多粗,他掂起來就插入了劃開的刀口,然后,一鼓作氣,從后腿一直捅到前腿,反反復(fù)復(fù)幾個這樣的來回,已是滿頭大汗。眾人看得驚奇,爺爺卻則在一旁念念有詞:“注意把握分寸和力道,多一分則無益,少一分則氣虛!”
做完此活,老隊長猛吸一口氣,抓起豬腿,對著那個刀口就開始猛吹,一連吹了二十幾下,頓時滿臉通紅,眼珠子瞪得嚇人。那頭豬已變得鼓鼓的,老隊長卻像泄了氣的皮球,一下子蹲坐在地上。我終于明白爺爺那句“少一分則氣虛”的話語里所隱藏的含義了。
爺爺話不多,但每一句話都很有份量,哪怕是殺豬這樣的小事,在村民們眼里,爺爺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父親】
父親高中畢業(yè),在基層道班干了很多年,大大小小修了無數(shù)條路。
從我有記憶起,父親就與路密不可分了。父親修路,不分白天和黑夜,天好時,他可能一個月也不回家一次。有一年麥收,別人家的麥子都收完了,我家的麥子還沒有動一鐮。母親急得團團轉(zhuǎn),她托人給還在鎮(zhèn)上修路的父親捎信,讓他趕快回來??墒?,天氣不好,父親修路也得趕工期。母親遲遲等不來父親的消息,于是,一個人揮起鐮刀割了幾畝地,大雨落地的時候,母親哭著跑回了家里。那一年,別人家的麥子都沒有出芽,唯獨我們家是芽子麥。
母親也埋怨過父親,可是,一年又一年,家里最忙的時候也是父親最忙的時候,母親都是一個人苦苦地支撐,直到父親退了休,他才開始幫助母親種地、打理家務(wù)。
父親做事認真,總為公家著想,可是,在生活上,他通達樂觀,不拘小節(jié),卻活脫脫的像一個孩子。
每當吃飯的時候,他總是先弄點好吃的給孩子們,然后,笑呵呵地看著。家里來了客人,他總會拉著鄰居們陪客,他熱情大方的性格往往讓村子里的年輕人倍感溫暖,因此,村子里的人都對他敬畏幾分。
如今,父親也老了,在老家陪著母親打理幾畝薄地,路上有活,他也會干上一陣子。我想,路上的活,父親可能真的要干一輩子!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我】
我是裝甲兵出身,2003年,從部隊退伍回到了小城,就業(yè)成了一道難題。
那些天,我不停地在縣城的大街小巷里轉(zhuǎn)悠,看到貼用工通知的就把上面的電話記下來,然后,一個一個地給用人單位打電話。他們有的直接說不適合,有的說讓我等電話通知。不過,那天,我還是把自己交給一家用人單位,卻是棄武從文,從此,改變了生活的方向,也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我知道,得到一份工作需要的是良好的心態(tài),做好一份工作卻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我從最基礎(chǔ)的文員做起,打印資料,接待家長,管理孩子,甚至是衛(wèi)生打掃,無論工作多么繁雜,我每天都勤勤懇懇,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為了提升自己,我開始了瘋狂的讀書和寫作,邊讀邊寫,陸陸續(xù)續(xù)在報刊雜志發(fā)表文章200多篇,并多次在全國征文大賽中獲獎。這不僅給了我精神上的極大鼓舞,更讓我在寂寞的寫作之路上堅定了文學信仰。
如今,我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想想父親和爺爺,我們這個家族,每一輩人都有自己的使命,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唯有奮斗,才是生命最好的延續(xù)。
【作者簡介】時雙慶,筆名晚風,河南確山人,駐馬店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培訓教師,有200多篇文章發(fā)表在《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教育導報》《新民晚報》《解放軍報》《第二課堂》《速讀》《老人春秋》《莫愁·家庭教育》等全國各地報刊和雜志,并多次在全國征文大賽中獲獎,指導學生發(fā)表作文2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