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方家譜杯征文】 №:0362-那一盤,紅燒肉
發(fā)布日期:2021-10-21 瀏覽次數(shù):271
安徽六安·嚴樂
如果說,要選擇一種菜系來代表我父親的廚藝,那必定是徽菜;如果說,要選擇一道徽菜來代表我父親對烹飪的熱愛,那必定是一盤——干而不柴,醬汁四溢的紅燒肉。
當年,我們剛脫離爺爺奶奶,從擁擠的老城區(qū)搬入新家時,他還不會如何做菜。但凡事耐不住認真的人,為了自己的女兒從此能吃上可口的飯菜,這個倔強的男人,憑著自己每月還房貸的精神,借著自己的毅力,硬是每天手捧著做菜視頻看著學。白天看,晚上看,遇到不懂的還轉頭問問我媽媽,然后再繼續(xù)看;出去吃飯時也不放過機會,遇到好吃的菜品,他便要向廚師請教,做菜流程、細節(jié),他一個都不放過。不過好在對方也不覺得他煩,兩個陌生人因做菜結緣,反而越聊越熱火。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那時,我才上初中,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他不僅要上班,還要每天從學校接我回家,并抽空做一頓飯菜。他認為,中午這一頓,至關重要。因此,他從不吝惜自己花在這頓飯上的時間。想要燒好一條魚,沒別的辦法,就是做,就是練。有時他一人把自己關在廚房一下午,和那條魚一起。咸了淡了,先自己用勺子舀勺湯汁嘗一嘗。若是行,即可端出,若不行,從頭來過……做紅燒肉也是如此。
“肉先洗好,切成小方塊,鍋燒熱,放菜籽油,放入蔥,姜,大料再放入肉,肉炒至出油再放入料酒,醬油,生抽,少許糖炒到有點沾鍋,加入水燒開,放鹽,蓋上鍋蓋,中火轉中小火燒,三十分鐘就好……”爸爸熟練地向我們介紹著??蓱z的肉兒,我常常在心里說,他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來做菜,這菜,能不好吃嗎?
我從那時起喜歡上了習慣了爸爸做的菜。因為里面有父愛的味道。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在我眼里,父愛并不使我感到沉重。甚至可以說,我的爸爸,是我的驕傲,是一束令我肅然起敬的光,是一種使我腰桿挺直起來的力量。
為了做好一盤我愛吃的紅燒肉,他可以自己悄悄練習很多次;為了去陪伴一次自己在廣東上大學的女兒,他可以在火車上連續(xù)站立十個小時,買不到坐票,他也堅持下來;為了我能不一個人走夜路,他即使才做過手術沒幾天,也想騎著電動車,接我下班……我的爸爸,一個因為家庭而無堅不摧的男人。我們過著這世間無二的平凡生活,我們感受著這來自家庭的煙火氣息。中國夢,夢在心里,家國情,情在食間。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對親人表達的語言,往往不是一句簡單的“我愛你”。也有人不常將這話掛在嘴邊。但我們卻清楚地感受到家人間彼此的關心與信任。到底是什么,在說與不說間表達了愛?一道家常菜,一份關懷?還是一個殷殷期望的眼神,一份責任?這城市,夜幕初上,萬家燈火時,又有沒有一道微光一個星點,為你守候?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安徽人,如何看待家?我想這不是一兩句空話就可以概括的,但我深知,除了自己的父母,哪里還有這么無私偉大的愛環(huán)繞著我?除了那一份無聲的牽掛,還有什么能使遠行的子女,期盼著回家?
我很珍惜每一次吃紅燒肉的機會。因為他現(xiàn)在能做的菜肴,多到數(shù)不清。而那一份我最愛的紅燒肉,那醬色的湯汁和咸香的味道也成為了濃得化不開的父愛,陪伴著我,很久很久……
【作者簡介】嚴樂,女,1994年出生于六安。六安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小學時是大別山晨刊小記者,曾有幾篇文章發(fā)表在大別山晨刊上。自幼熱愛文學創(chuàng)作,多次參加報社采風活動和夏令營。小學時,寫過的一篇采風習作被刊登在迎駕酒廠的廠報上。過去以散文,隨感較多,初中開始嘗試寫小說,迄今已寫小說兩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