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380-想起了老家的腌菜缸
發(fā)布日期:2021-10-21 瀏覽次數(shù):254
徽壽縣·朱紹學(xué)
我老家在八公山腳下一個偏僻的山村,地大多是山坡地,一畝地打不了多少糧食。不能種菜,也沒錢買菜,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一碗米粥,一碟咸菜陪全村人度過一個個漫長的冬天。
母親是村里的腌菜好手,我家腌的菜放到門口晾曬時,彌漫著腌咸菜的清香,路過的主婦們都會交口稱贊。遺憾的是,起初母親并沒有好的腌菜缸,只有兩個矮墩墩的甕肚子的壇子,不太大,母親正好能雙手抱起它隨便移動。這些瓷壇子是分家時奶奶送給父親的家當(dāng),外加幾條小板凳。然而,母親卻如獲至寶,夏季則用來盛放雜物,冬天用來腌制菜蔬。
點擊進(jìn)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每逢腌菜前,母親便把這兩個的瓷壇子搬到門口的池塘里浸泡,刷去壇內(nèi)外灰塵和陳垢,壇壁內(nèi)那淡淡的齁咸味卻是洗磨不盡。壇子洗凈后,母親將它們擺在院子里承接幾天霜露,壇壁上那層薄薄的霜凍是母親腌菜的秘方,這些霜在瓷壇里化為底水,仿佛是腌菜不可或缺的作料,被霜滲透的菜蔬顯得特別有嚼頭。然而母親還不知足,她認(rèn)為雪比霜更適合腌菜,冬雪降臨時,還會把空壇子埋入雪中。
上世紀(jì)九十年代中期,我家買了一口“大缸”非常精致,外面掛了一層黑釉子,閃閃發(fā)光,這口缸便成了母親腌菜的新幫手。入冬時,母親在缸里一層又一層地疊上各種蔬菜,疊一層菜撒一把鹽,然后再用黑黢黢的大小石塊壓在菜上,整個冬天的滋味便被儲藏在缸內(nèi)。待到完全入味了,母親便把缸內(nèi)的菜蔬分別裝入瓷壇內(nèi),分壇時,母親敲開缸里的薄冰,伸出凍得通紅的手,變戲法似地從水缸里取出蘿卜、白菜、芹菜、豆角、黃瓜等。那時的我,站在比自己還高一頭的水缸旁,看著這“矗立”墻角的“聚寶缸”,悠然神往。
我常蹲在這個通體深褐色的大水缸面前,一遍遍摩挲著缸身的疊浪紋,偶爾用手指敲一敲,就像敲著生硬的鵝卵石,大有此“缸”勝彼“鋼”之感。事實上,母親確是把她的腌菜缸當(dāng)作鋼來使用了。夏天放學(xué)后,母親在腌菜缸上放塊大木板,便成了我的簡易“小課桌”,趴在缸上做作業(yè),能感受那缸里的涼水之爽,也能聞到那年深月久的酸香味透過木板蓋一陣陣飄到鼻尖來。做作業(yè)累了,嗅嗅壇內(nèi)誘人的咸菜味,也算是一種享受。
母親要比我光顧腌菜缸的時候多一些,三天兩頭她要掀開缸口的木蓋,查看菜色變化,或是取食菜蔬。這口缸也從來沒讓母親失望過,打開缸蓋,黃燦燦的咸菜香氣繚繞,足夠一家人吃上大半年。母親的腌菜香脆可口,不僅是家里餐桌上的佐餐佳品,還成為連接鄰里之間感情的“紐帶”,每逢開缸時都會端出一大碗菜蔬送給左鄰右舍,碰到村里有腌菜接濟(jì)不上的,母親總是一碗一碗的裝好,讓我們小孩送給他們家。
我從不懷疑母親的腌菜手藝,只要是地里長的,母親都可以入壇腌制。在別人家飯桌上只有咸菜、鹽豆、蘿卜干“老弟兄仨”時,母親腌制的菜梗子、韭菜花、蒜苗、酸豆角等花樣咸菜作為家里的招牌菜。引來村里的姑嫂們上門取經(jīng),母親也是傾囊相授。讓人記憶猶新的是,那些新結(jié)婚的小媳婦,在母親的指點下,也紛紛成了腌菜的好手。
點擊進(jìn)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一晃我已結(jié)婚生子,腌菜缸早已矮于我的腰際,而我也近十年沒有機(jī)會看母親腌菜了。但每當(dāng)腌菜的季節(jié)到來時,我就想起母親坐在院子里洗菜的情景,當(dāng)時天寒地凍,凍得母親手腳麻木,滿臉通紅。母親為我們吃盡了苦頭,操碎了心,一天好日子也沒過上就匆匆地走了,我們欠母親的太多太多,無法彌補。望母親在那“極樂世界”幸福,不再勞累辛苦。
【作者簡介】朱紹學(xué),安徽省作協(xié)會員,在《光明日報》《安徽文學(xué)》《清明》《安徽日報》《新安晚報》《淮南日報》發(fā)表小說散文三百余篇,在國家、省、市級征文中三十余次獲獎。
- 上一篇: 【潤方家譜杯征文】 №:0381-詩書繼世長
- 下一篇: 【潤方家譜杯征文】 №:0379-母 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