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663-凝望墓碑話春秋
發(fā)布日期:2021-12-13 瀏覽次數(shù):254
作者:山東臨沂·劉慶德
爺爺說,一九三幾年,本盤算好去沂南青駝寺老家續(xù)譜,不曾想日本鬼子飛機炸了東里店,家鄉(xiāng)來了日本人,兵荒馬亂的誰敢出遠門。
爺爺說的不假,盛世修譜。在那國難家衰的動蕩年代,生活和生命都難以保證,何談尋祖續(xù)譜。東里店,曾經(jīng)是沂水縣的老三區(qū)。一九三六年,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在此辦公。農(nóng)歷四月二十日,日本鬼子7架飛機,在東里店空中投擲炸彈,政府工作人員和百姓,傷亡300多人??蓱z我劉氏一家,房屋被炸,死傷6人,瞬間家破人亡。在我小時候,爺爺說起往事,都是淚流滿面,為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逝去的親人們難過。
在我24歲那年,爺爺去世。從此,我繼承爺爺?shù)倪z志,開始尋親問祖。想法雖有,但是難度挺大。因為我家立于清朝光緒十三年的墓碑,早些年被毀。家人們只模模糊糊記得,來的第一輩先人名劉克誠、劉克興,老家沂南縣青駝寺劉家河疃。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因家庭生活所迫,我在外打工闖蕩,逢沂南人便詢問。這無疑是大海撈針,茫茫幾百年間,人世輪回幾世幾載,憑一個地址,一個名字,怎能尋到老祖。好在科技發(fā)達的時代,人類有了先進的通訊工具“手機”。我在百度、流覽器,輸入老家地名,尋尋找找,終于發(fā)現(xiàn)一個老家的手機號碼,手機用戶還是村調(diào)解主任。真是“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經(jīng)過幾次電話溝通,尋祖事益有了眉目。老家宗親劉玉明,同族人在西老林,祖譜墓碑找到了劉克誠先人名字。我聽后心情激動,對父親和叔伯兄弟、叔叔,甚至還有嫁往外村的姑姑們報喜:“咱們找到老家人了”。
2016年農(nóng)歷10月26日,我們組織家人,備好紙錢、金元寶、銀錁子、供品,分乘3輛車,浩浩蕩蕩駛回了沂南老家。宗親見面,倍感親切,心中沒有一絲拘束,很是坦然。這就是同一血脈的源故,應(yīng)了那句俗話:“親,不是錢能買來的”。
這次祭祖,老家人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成立了理事會,從人力、物力、財力,準備充足,體現(xiàn)了老家人的胸懷。
佇立烈祖烈宗墓前,凝望著立于老林的碑群,幢幢碑下安息著先祖英靈,幢幢墓碑鐫刻著先人名諱。劉氏家族輝煌是先人諦造,劉氏家族文化是先人開篇。想到此,我不禁雙膝跪倒,磕頭祭拜,淚眼朦朦朧朧仿佛看到,先人們一個個在注視著我們這群來祭拜的子孫后代。他們臉上面帶慈祥,有的在廳堂正襟端坐,有的在往大院搬運供品、錢財,有的在演奏仙樂。無極世界,如此清閑、悠哉,愿操勞一生,顛簸一世的先人,在此安歇千年萬年萬萬年。
祭拜先祖,認祖歸宗回家。一份責(zé)任,一個愿望,尋找家人,編修家譜成了我心中放不下,日思夜想的家族大事。同年冬天,我開始了尋找大爺爺和三太爺爺,解放前去了吉林市的哥哥、叔叔們。聯(lián)系他們可謂是絕招使盡,微博發(fā)消息,掛號信寄到他們30年前的工作單位,百度、流覽器搜人名、搜工作地址。終于在三年后,聯(lián)系到了大爺爺和三太爺爺?shù)暮笕恕?/span>
編修家譜,在沒有經(jīng)濟來源的情況下,靠自己勞作之余跑資料,夜晚費腦勞神編譜,連一支圓珠筆也是自掏腰包。終于在2010年,完成一部家族支譜。在去年4月份,沂南老家來電話通知,編篡一部總譜。小小溪流匯大海,支譜匯總譜,天經(jīng)地義,理所當(dāng)然。
近幾年,沂南老家也在尋根問祖找老根。經(jīng)過走訪、探尋、求證、辯論,終于撲進臨沭白旄劉氏家族懷抱。吾支老祖,乃江南海州十八村劉氏后裔。老家墓碑記載:余劉氏先世居江南海州十八村,明初兄弟三人北遷,一支沂西南鄉(xiāng)廬陽北埠;一支青城,余祖卜吉于瑯琊郡東北蘭邑白茅莊焉……明中葉自蘭邑白茅再遷居蘭邑北鄉(xiāng)河疃四百年。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墓碑記載明確,臨沭始祖隱德,次子繼義,長孫邦福,四孫邦祥。明中葉,大公邦福、四公邦祥遷居沂南老家。吾支乃四公邦祥之后。
古人云:木有本則枝茂,水有源則流長。國興修史,家旺修譜。我每次回到沂南老家,徜徉在暮碑群,凝望幢幢墓碑,心是敬畏,腦在遐思,飄飄忽忽形成虛渺的影像:一位哥哥,領(lǐng)著弟弟,肩膀擔(dān)杖掛著兩只筐子,筐子裝滿破衣、家什,一路討飯向北,曉行夜宿,來到了沂蒙山深處,開荒種田,小日子漸漸吃飽穿暖,討房媳婦,生兒育女,輩輩相傳,才有了我們這支白旄劉氏。據(jù)白旄劉氏宗親事務(wù)負責(zé)人,十七世劉如海統(tǒng)計:白旄宗親巳近10萬,遍及我國天南地北,五湖四海。
【作者簡介】劉慶德,山東省沂水縣泉莊鎮(zhèn)尹家峪人。1965年生人。泉莊農(nóng)中畢業(yè)后,采寫新聞稿件,在縣、市、省廣播電臺和《沂水報》、《臨沂日報》、《農(nóng)村大眾》等報件刊發(fā)稿件若干篇。2013年參加《泉莊鎮(zhèn)志》編篡。勞作之余,研究民俗文化,采寫民間故事、游記、村史、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