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選輯
六修肥西高塘謝氏宗譜序
發(fā)布日期:2020-03-14 瀏覽次數(shù):3126
合肥一邑,自古地靈人傑;西鄉(xiāng)三山,尤其臥虎藏龍。紫蓬東麓,有地名高塘者,元至正年間(1341~1370年)有謝姓始祖輿公(字正衡)由江西貴溪來此經(jīng)營藥材貿(mào)易,因見山林茂美,草藥繁多,遂定居創(chuàng)業(yè),先娶當?shù)卮髴魠切罩畢鞘?,生有五子:明珊、明珍、明瑚、明玳、明瑁;吳氏早逝,續(xù)娶柏氏,亦生五子:明瑤、明璿、明璣、明璋、明璨。十子中,九子先後播遷外地,惟長子謝明珊留於高塘,子孫繁衍,至今已有數(shù)千人,衍為肥西望族。高塘村遂也以姓冠名,是為謝高塘。
然謝氏本為中原大姓,江左望族,根柢深厚,源遠流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闭f的就是這樣一種滄桑流變,子孫播衍的歷史現(xiàn)象。成為尋常百姓的高塘謝氏始祖謝輿,並未忘記其血緣根脈,祖德榮光。他在胼手砥足草創(chuàng)家業(yè)不久,即於高塘之中塘內(nèi)“壅土為墩,創(chuàng)有草廟一座,塑立疊山公神像”;其後裔子孫復於清康熙年間遷至鄰近高坡廟崗重筑,命名為“祠山廟”,與它處不同,此廟供奉和祭祀的“祠山大帝”是疊山公和文公、張公三位。文公者,南宋愛國民族英雄文天祥也;張公者,即南宋跳海殉國之太傅樞密副使、抗元忠臣張世傑;而疊山公者,即是謝輿遠祖、與文天祥、張世傑齊名的南宋愛國義士謝枋得。
謝枋得(1226~1289年),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自幼聰明過人,文章奇絕,淹通經(jīng)史,學貫百家。南宋寶佑三年(1256年)與文天祥考中同科進士,列二甲一名。文天祥號文山,謝枋得號疊山,時稱“二山”。二人本系江西同鄉(xiāng),又為同年,志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公元1275年,元將伯顏率兵大舉攻宋,枋得挺身而出組織抗戰(zhàn),先後任江東提刑、江西詔諭使等職,防守信州;次年正月,元軍進攻江東地區(qū),枋得率兵血戰(zhàn),終因孤軍無援而敗。南宋景炎帝即位,枋得復任江東制置使,再次招集義兵,繼續(xù)進行抗元鬥爭,期間妻子李氏、次女拒俘自殺,弟二、侄三亦先後死國,堪稱一門忠烈。
鑒於枋得文名威望,元朝曾先後五次派人誘降,但均被嚴詞拒絕:“人莫不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決不失志?!保ㄖx枋得《卻聘書》)後被降元之福建行省參政魏天祐裹挾至元大都,枋得至死不降,賦詩明志: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綱常在此行。
天下久無龔勝潔,人間何獨伯夷清。
義高便覺生堪舍,禮重方知死甚輕。
南八男兒終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遂於元至元二十五年(1289年)四月五日在憫忠寺(今北京法源寺)絕食五天而死,為國盡節(jié)。一代義士,青史留名,萬古傳頌。
有祖如此,夫複何求!有元一代,疊山公子孫遭逢世亂,顛沛流離,但先祖事蹟,心口相傳,不絕如縷……,至謝輿公創(chuàng)立草廟,即為祖宗祧香火,更為國家褒忠烈。而我中華文化、炎黃子孫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之至意,於此纖毫不遺也。
又據(jù)《弋陽謝氏宗譜》記載:謝枋得為東晉名相謝安三十八世後裔。謝安一門,源出中原陳郡,西晉末南渡,東晉初謝鯤嶄露頭角,至謝安達於鼎盛,“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說的就是這一盛況。經(jīng)過十數(shù)代人的努力,陳郡謝氏終於發(fā)展成為六朝數(shù)一數(shù)二的官宦大族文化世家:系天下蒼生之望的謝安,淝水之戰(zhàn)的東晉名將謝石、謝玄、謝琰,才思敏捷的謝尚、謝奕,謝安子侄輩的俊彥封、胡、羯、末四兄弟,文筆風神秀徹的謝混、清新嫵媚的謝瞻、氣質清雅的謝莊,詩壇巨星、謝氏中堅大小謝:大謝——謝靈運、小謝——謝朓,以及一代才女謝道韞……,真可謂燦若星河,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的足跡,遍於大江南北、淮河上下;在吾皖大地,處處題詠留勝跡,開枝散葉衍子孫。
今有謝氏疊山公枋得嫡系苗裔,安徽文達集團董事長謝春貴先生及肥西高塘謝氏族人(以下空 備填寫若干宗譜發(fā)起人)等諸位,發(fā)起倡修六修謝氏宗譜,以達修明族脈,慎終追遠之旨意;亦可聯(lián)絡族親,敦睦鄉(xiāng)誼,支持地方文化建設,共創(chuàng)和諧盛世。盛世之創(chuàng),文教為先,文者化成天下,經(jīng)世濟人;達者強國富民,崛起寰宇。愿我文達,弘揚謝氏文化傳家、堅忍致遠之高尚品格與家風,為中華崛起而勇創(chuàng)輝煌。敬謹為序!
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歷史學博士、研究員 翁 飛頓首拜撰
公元2012年(農(nóng)曆壬辰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