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潤方家譜杯征文】 №:0850-渭河北岸,我的日常生活
發(fā)布日期:2021-12-27 瀏覽次數(shù):456
作者:陜西渭南·王曉飛
從鄉(xiāng)下住進城里多年了,說是在城里,其實是鄉(xiāng)村正在蛻變,初步躋身新城。水泥屋子并沒有絕對隔開,人和人也不是老死不相往來,這里住戶都是退休老師,家屬也多來自鄉(xiāng)村,算是正宗的鄉(xiāng)下人。人和人并沒有隔著什么層次,居住的時間一長,便是融融恰恰的日子。
三樓老太太和老伴,每日起床最早,我下樓的時候,他們已長跑回來,我豎起拇指點贊,他們回一個燦爛的微笑。三樓西戶的黨老師七十有八,老伴做了膝蓋置換手術,他總是太陽出來時把老伴推到陽臺,自個兒手拿個小板凳,不是上樓就是下樓,無論何時何地,總是慈眉善目地點頭微笑。老人和兒子、孫子住在一起,享受著天倫之樂,真是其樂無邊。大家都夸一樓的張老師賢惠,十幾年如一日,伺候自己生病的丈夫。她丈夫中風偏癱,口不能言,常以手勢表達問候,每一個平常的日子,他們都過得極不平常,七十多歲的張老師,令小區(qū)所有人都敬佩。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不像真正的鬧市當中,人們互不相擾,三樓東戶的老人常找我兒子,不是修理水電故障,就是調(diào)試家用電器,時常送給來一籃他女兒種的新鮮蔬菜,她自己親手做的辣椒醬,我把老家的特產(chǎn)核桃?guī)б恍┙o他們嘗鮮。從夜里到清晨,小區(qū)門口值勤的小伙,任何時候見我總是微笑,大老遠地就打開門,囑我們走時帶上快遞。小區(qū)門口的超市,年輕的兩口見了,總是笑臉如春風坲面;年老的兩口,門外擺個茶幾,一小碟花生米就一壺小酒,自得其樂……他們一個個其實都和我們一樣,是普普通通的尋常人家,按著自己生活的節(jié)奏,過著一個個尋常的日子,活得自然而真實,把這些平平常常的日子,過成一道人生的靚麗風景。
距離我的小區(qū)不遠有個街鎮(zhèn),我喜歡這鬧哄哄的市聲,有的小販大聲吆喝叫賣,有的則安裝一個電喇叭,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吆喝,“剛到的新鮮橘子,甜得很甜的很——”
尚顯得土氣的凡男俗女,你東我西你南我北,提著籃子籠子或塑料袋子,裝滿了翠綠鮮紅的人世俗物:青青白白的蒜苗大蔥,水靈靈的香菜,滿腹經(jīng)綸的大白菜,渾身長滿水嫩小刺的長條黃瓜,身段苗條的豆王,村姑紅臉蛋一般的紅薯,還有憨厚老實的土豆……這些數(shù)不勝數(shù)的俗物,本是你我他的素常日子,看起來很不高貴典雅,但每天開門離不開它,有了這些日子一下子變得真實、穩(wěn)妥,感覺腳踏在實地上,生活安心舒坦,寧靜安穩(wěn)心安理得。
左手提一把俗綠的凡男,右手提一捆鮮紅的俗女,他們和生活貼得是這樣的近,可以聞得到觸摸得到,可以聽得見感觸得到,像小溪淙淙流淌的聲音,這鮮活流動的像脈搏在跳動,俗世的俗事把心房填得滿滿的,日子便有滋有味。日子就是這樣,一天接著一天地走過,把走過的日子串成一串,就是長長的一串,那便是我們的人生。這些庸常的日子,在我們的身后閃著光,那過往的日子,總有一段放射著我們生命的光彩。
每一個平常的日子走了,都不可能再返身回來,珍惜每一個閃著光的日子,像水一樣頭也不回地在光陰中流逝,像橋下渭河里東流的水。
記得小時候,每逢正午,便有一束光準時從南邊的山墻窟窿里鉆進來,射進老屋的地上。在那束光里,有著無數(shù)若有若無的微塵,不停歇地在眼前游動。我用小手去抓它,一跳一跳試圖蹦起來抓住它,但張開手時,往往卻什么也沒有抓住。透過那些光影,分明地看到,母親在灶間忙碌地做飯,奶奶在灶前拉動著風箱,叮叮當當,風箱十分有節(jié)奏地響著。在那一瞬間,飯菜的香味透過光束,彌漫了整個老屋……現(xiàn)在回想起來,依然感覺親切。盡管奶奶和母親都作了古人,她們生活在另一個世界里,她們留在光陰里的日子,總會透過斑駁的光影,穿越我兒時的記憶,活生生地浮現(xiàn)在眼前……
俗人奢談高雅的話題,俗人離不開俗世俗事,周圍的鄉(xiāng)村正在蛻變,我們小區(qū)住進幾戶村里的俗人。我有事沒事,總愛去不遠處的村巷,在市井氣十足的街巷里閑轉,和村里的老人閑聊,聊渭河北岸村莊的變遷。村道變成了街道,并不十分寬敞,二層樓的房子拔節(jié)長高,頂層都蓋著彩鋼瓦,屋內(nèi)的地板也挺漂亮,干凈的院落充盈著人間煙火氣息。
村道總有一大片人,男男女女坐在小板凳上,把生活的氣氛渲染得熱鬧非凡。遮陽棚下,是人來人往熱火朝天的小吃街區(qū),面條一樣的苞谷面魚魚,最能逗起食欲;渭河堤景觀路邊,熱火朝天的羊雜碎,這些味道也很平民,非常的家常實在。渭河灘不再長莊稼了,池塘垂釣的人也不是很多,荷花只紅火熱鬧一個季節(jié),這會兒枝枯干瘦。只有“西鄭”“西太”兩條高鐵,我們來的時候,還是一個個正在澆鑄的水泥柱子,如今車來車往,到了北站引頸長鳴,惹得小孫子瞅著鐵龍歡呼雀躍。
點擊進入征文活動專業(yè)頁面:潤方家譜杯——“我家的故事”征文大賽
見天都在不動聲色中悄悄溜走,見天重復著看似亙古不變的日子,太陽還是那個太陽,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橋下的流水卻變了。在日復一日的平常日子中,我和夫人的頭發(fā)變白,大孫子快上中學?,F(xiàn)在變成了過去,過去變成了歷史,將來永遠在前方,一連串緊跟而來的平常日子,一個一個正等待著我們。
眼前一座石頭雕像,這里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故里,這個公園叫“樂天”公園。一個人走在寂靜的公園里,彎彎曲曲的小徑很熟悉,喧鬧了一天的公園此刻很靜,成行的銀杏樹落光了葉子,樹下一堆一堆的銀杏果。也有常綠的喬木,碩大的紅葉樹一樹婆娑,像裝滿了故事的樹木。月亮寧靜地掛在空中,我哼著走了調(diào)的秦腔,在日日走過的林間穿行,實在是愜意極了。我的長篇歷史小說《大儒牛兆濂》,獲得第四屆“杜鵬程文學獎”,這是屬于我一個人的日常事,就像是照進現(xiàn)實里的一束亮光,有力地激勵和鞭策著我。
從前的從前,總喜歡刻意地與眾不同,常做出不一般的舉動,顯示自己的不同凡響。我終于明白了,最放松時才真正成為了自己,不刻意,不強求,那才是日常生活里的最美,也是最美的日常生活。
我生活在渭河北岸,那個地方現(xiàn)在叫經(jīng)開區(qū),我居住的小區(qū)叫雅園居,大家都叫教師小區(qū)。我說自己居住的是靜雅齋,多么美好呀!我在渭河北岸的日常生活。
【作者簡介】王曉飛,陜西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散見《散文》《中國校園文學》《延安文學》《陜西日報》《微型小說選刊》等報刊,入選多種年選和選本,出版有散文集《云橫秦嶺》《雪擁藍關》長篇歷史小說《大儒牛兆濂》,獲第三屆杜鵬程文學獎。